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璇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超声
  • 4篇弹性成像
  • 4篇剪切波
  • 4篇成像
  • 3篇高频超声
  • 2篇弹性成像技术
  • 2篇瘢痕
  • 2篇瘢痕疙瘩
  • 2篇微创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基底
  • 2篇基底细胞
  • 2篇基底细胞癌
  • 2篇成像技术
  • 1篇旋切
  • 1篇旋切术
  • 1篇杨氏模量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机构

  • 9篇中山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陈燕璇
  • 6篇梁键锋
  • 4篇罗平平
  • 2篇曾福强
  • 2篇陈高飞
  • 2篇瞿国萍
  • 2篇王静
  • 1篇关健缨
  • 1篇纪宗萍
  • 1篇王海棠
  • 1篇陈华彬
  • 1篇邹斌
  • 1篇吴汉辉
  • 1篇李程
  • 1篇金华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狭窄性腱鞘炎治疗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狭窄性腱鞘炎治疗固定装置,包括籽骨固定组件,所述籽骨固定组件上设置有近节骨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近节骨角度调节组件上设置有远节骨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近节骨角度调节组件内设置有第一长度调节组件,所述远节骨角度调节组件内...
陈燕璇
多模态超声定量评价涎腺与增龄的相关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高分辨率超声多模态成像定量评价涎腺与增龄的相关临床研究。方法:选用对不同年龄阶段(20~80岁)涎腺350例,按青年组(18~40岁)、中年A组(41~50岁)、中年B组(51~65)、老年组(>65岁)分组,采用15MHZ高频超声,进行2D、彩色多普勒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检查。总结收集腮腺、颌下腺的大小、血管内径、血供状态及腺体组织的杨氏模量值。观察各个定量测值与增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增龄过程中,腮腺、颌下腺在中年期左右径、厚径均增大,到老年期腮腺左右径变化不明显,但厚径变薄,颌下腺到老年期左右径、厚径均变小;增龄过程中,腮腺、颌下腺血管内径变化不明显,颌下腺最大血液流速中年B组VMAX减低,阻力指数增高,老年期有低阻力变成高阻力,腮腺内血流及阻力指数变化不大;增龄过程中,腮腺杨氏模量测值变化都不明显,颌下腺青年期男女性别间有差异,女性较男性硬,青年组、中年A、B组间变化不明显,而老年组变低。结论:多模态超声可定量评价涎腺相关数据。
韩小华李吉友李程陈燕璇吴斌洪曾福强
关键词:涎腺杨氏模量
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基底细胞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病变的常规超声测量指标(最大直径、最大浸润深度、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指标(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杨氏模量标准差Esd及杨氏模量平均值比值Eratio)。以病理亚型为参考依据,进一步将病例分成高风险和低风险BCC组,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测量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结果。结果高风险BCC组15例,低风险组80例,两组间皮损最大浸润深度[(8.5±4.6)mm比(4.5±1.6)mm,t=6.150,P<0.001]、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32.7±11.2)比(20.6±5.1)kPa,t=4.065,P=0.001]以及杨氏模量标准差Esd[(7.0±4.1)比(4.2±2.1)kPa,t=2.632,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最大浸润深度、Eave以及Esd诊断高风险B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909及0.822,其中以Eave的诊断效能最佳。以25.7 kPa作为截断值,使用Eave诊断高风险B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5.0%。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高风险与低风险BCC。
梁键锋冯明初罗平平陈燕璇陈高飞吴树毅王静封慕茵
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高频超声
瘢痕疙瘩剪切波弹性成像与改良瘢痕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改良瘢痕量表(M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瘢痕疙瘩患者47例(共52个病灶),先运用二维超声评估病灶大小、内部回声、累及层次,再用CDFI观察病灶血流情况,对病灶行SWE,测量其横向、纵向及邻近皮肤的平均杨氏模量值。同时用MSS对病灶进行评估,评价MSS评分与杨氏模量值的相关性。结果:瘢痕疙瘩横向与纵向平均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86,P<0.01),横向与邻近皮肤平均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86,P<0.01),纵向与邻近皮肤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6,P=0.752)。瘢痕疙瘩横向平均杨氏模量值与临床MSS评分密切相关(r_(s)=0.635,P<0.001),纵向平均杨氏模量值与临床MSS评分无相关性(r_(s)=0.08,P=0.652)。结论:瘢痕疙瘩横向平均杨氏模量值与MSS评分呈正相关;SWE可客观评估瘢痕疙瘩的组织硬度,为瘢痕疙瘩的诊断、疗效评估等提供依据。
陈燕璇梁键锋冯明初韩小华纪宗萍陈高飞陈东祥
关键词:瘢痕疙瘩超声检查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可行高频超声引导微创治疗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显像特点及引导微创治疗,提供一种对该病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86例超声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病例,并与MRI、关节镜对照,并对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探讨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及其撕裂情况的的诊疗价值。结果高频超声诊断半月板囊肿的86例,与MRI、关节镜对照,超声对半月板囊肿的敏感性很高,但是误诊1例,特异性约98.83%;82例半月板囊肿合并撕裂病例中超声明确显示合并半月板撕裂78例,漏诊4例,敏感性约95.12%。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8例,术后效果均改善,1例复发,暂未见明显临床症状。结论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及其撕裂情况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可行超声引导微创治疗。
韩小华吴斌洪梁键锋罗平平冯明初陈燕璇瞿国萍李吉友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微创治疗
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鉴别瘢痕疙瘩与肥厚性瘢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定量鉴别瘢痕疙瘩与肥厚性瘢痕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临床诊断为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患者各3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灶长轴切面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结果: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的长轴平均杨氏模量分别为(94.93±25.39)kPa、(24.5±3.6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定量评价两组病变的组织硬度,为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的临床鉴别提供帮助。
陈燕璇梁键锋吴汉辉瞿国萍关健缨王海棠
关键词: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
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置管冲洗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和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乳腺炎患者积极运用"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置管冲洗引流"疗法,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
陈华彬曾福强邹斌陈燕璇黎羡陈妃三
关键词: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置管冲洗引流慢性乳腺炎
肌肉内粘液瘤的超声影像表现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肌肉内粘液瘤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为肌肉内粘液瘤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好发于大腿肌肉组织内(7/10),不突破病变肌肉的肌外膜。病变多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边界清楚,在病变长轴的两端的"亮帽征"(9/10)以及病变周边的"亮边征"(8/10)是这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结论肌肉内粘液瘤具有一定声像图特点,超声检查发现肌肉内部单发的结节,结节周边出现"亮帽征"与"亮边征"时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梁键锋罗平平金华陈燕璇
高频超声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患者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对其病理亚型进行划分,根据病理亚型的侵袭性将患者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超声征象的差异,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 在BCC的超声征象中,侵袭性BCC比非侵袭性更容易浸润至皮下组织(χ^(2)=5.189,P=0.023),病灶内部更容易出现液性暗区(χ^(2)=10.672,P=0.001);而在病灶形态、最大直径、平均高回声点计数、后方回声变化以及Alder血流分级方面,侵袭性与非侵袭性BC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BCC的高频超声表现间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或许能在术前鉴别二者及制定治疗方案中发挥主要作用。
梁键锋冯明初罗平平陈燕璇王静封慕茵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侵袭性非侵袭性高频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