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晋

作品数:25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急性
  • 8篇卒中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取栓
  • 5篇脑卒中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急性缺血
  • 4篇急性缺血性
  • 3篇血管
  • 3篇双支架
  • 3篇注射
  • 3篇注射液
  • 3篇卒中后
  • 3篇马来酸
  • 3篇马来酸桂哌齐...

机构

  • 2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医院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济南市中心医...
  • 3篇丽水市中心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南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大连市中心医...
  • 3篇黄石市中心医...
  • 3篇哈励逊国际和...
  • 3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25篇吴晋
  • 9篇丁桂兵
  • 9篇陈亮
  • 7篇吴岩峰
  • 5篇刘梅
  • 3篇龚涛
  • 3篇屈新辉
  • 3篇丁建平
  • 3篇邵蓓
  • 3篇魏琰
  • 3篇张瑾
  • 3篇李晓红
  • 3篇肖波
  • 3篇吕桦
  • 3篇黄一宁
  • 3篇张卓伯
  • 3篇杨弋
  • 3篇黄勇华
  • 3篇倪俊
  • 3篇纪勇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祝您健康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应用体会
2018年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预后差,本研究旨在观察双支架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采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6例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6×30mm)支架,大脑前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4×20mm)支架。结果 5例(5/6)例取栓后再通成功,mTICI达到3级;1例血栓负荷太大向远端前移未成功,mTICI 1级。穿刺到再通时间为58~126min,中位时间90min;术中新发远端栓塞1例,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死亡2例,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随访3个月期间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血缺血发作及死亡等事件,无再次闭塞发生。结论使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安全可行,能够取得较高的开通率。
丁桂兵吴岩峰陈亮吴晋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明显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Ⅳ期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评估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Ⅳ期临床研究,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全国65家国家临床试验机构的神经内科专业组共同完成。于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连续入组发病时间≤48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7~25分的急性前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其中937例(治疗组466例,对照组471例)进入最终全分析集进行分析。以用药后14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比例和Barthel指数为疗效终点,安全性终点指标包括用药后14 d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心电图结果。结果共入组946例患者,其中937例纳入最终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组用药后14 d mRS≤1分受试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2/466(21.89%)和76/471(16.1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77,95%CI 0.484~0.948,P=0.023);治疗组病后14 d Barthel指数≥95受试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466(26.82%)和91/471(19.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32,95%CI 0.459~0.869,P=0.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即可显著改善患者残障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倪俊陈会生陈国芳纪勇易飞张卓伯杨弋吴晋蔡学礼邵蓓王剑锋刘雅芳耿德勤屈新辉李晓红魏琰丁建平吕桦黄一宁黄勇华肖波龚涛崔丽英
关键词:多中心研究疗效比较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安慰剂
miR-124在卒中后脑缺血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脑卒中是成人因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卒中为其主要类型。虽然随着溶栓、机械取栓技术的成熟,卒中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是大部分幸存者可能会有慢性功能障碍,而临床尚缺乏促进卒中后功能修复的药物。缺血性脑卒中后,miR-124在外周血液和脑组织中表达均发生改变,通过靶向调节基因和调控病理过程广泛参与缺血性卒中后的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细胞凋亡、神经分化等。文章就miR-124在卒中后脑缺血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王众李可心孙妍玉吴晋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加机械取栓术后脑出血一例被引量:11
2021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加机械取栓后出现脑出血,积极予以高压氧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患者男性,7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能2.5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病史。入院查体:神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7分,改良Rankin量表(mRS)5分。主要表现为言语不能和右侧肢体偏瘫,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后,症状没有改善,并出现意识障碍。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采取高压氧辅助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逐步恢复。经过24次高压氧治疗后,患者交流顺畅,日常生活能自理,疗效确切。
余学来吴晋丁桂兵丁敏范萍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机械取栓脑出血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桂哌齐特)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确证研究的一个亚组分析,该研究在中国开展,从2016年8月开始至2019年2月结束,连续入组发病时间≤48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7~25分的急性前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主要终点指标为患者接受治疗期内(14 d)的血压均值及血压正常人群比例的变化。进一步,还探讨了既往合并高血压病史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本分析纳入该大型临床研究中伴高血压的809例患者。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AIS患者血压均值、治疗结束后血压正常人群比例(60.5%比59.0%,P>0.05)在桂哌齐特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影响患者的临床血压管理。
陈会生杨弋倪俊陈国芳纪勇易飞张卓伯吴晋蔡学礼邵蓓王剑锋刘雅芳耿德勤屈新辉李晓红魏琰韩树根朱润秀丁建平吕桦黄一宁黄勇华肖波龚涛俞晓飞崔丽英
关键词:卒中多中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马来酸桂哌齐特安慰剂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应用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前预先使用依达拉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14~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中接受rt-PA静脉溶栓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35例。依据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依达拉奉的前后顺序,将病人分为依达拉奉前治疗组(67例)和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对照组,68例)。分析2组病人在rt-PA静脉溶栓24 h、7 d后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溶栓后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以及7 d、90 d死亡率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24 h及7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8.55)分比(11.88±8.30)分;(5.08±5.35)分比(8.60±7.91)分]。2组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3%比27.94%)。溶栓后,依达拉奉前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9.1%比18.3%,P<0.01)、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2.0%比8.7%,P<0.01)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7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比4.9%),依达拉奉前治疗组90 d死亡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比12.5%,P=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前治疗为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8,95%CI0.14~0.58)。结论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rt-PA静脉溶栓前使用依达拉奉对90 d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可明显降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丁桂兵吴岩峰陈亮吴晋张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阿替普酶预后
血清sCD40L、YKL-40、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ACI患者依据发病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CI组,MoCA评分<26分,59例)和认知正常组(CN组,MoCA评分≥26分,53例),同时对60例健康成年人行MoCA评分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分析其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I组MoCA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语言、抽象思维和记忆得分均低于CN组(P<0.05)。三组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依次为CI组>CN组>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为对照组>CN组>CI组(P<0.05)。ACI患者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_(s)=-0.63和-0.84,P<0.05),血清Aβ1-42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_(s)=0.75,P<0.05)。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诊断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772和0.722。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有助于诊断PSCI。
杨帆丁桂兵刘梅吴晋陈亮
关键词: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与血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液中反映炎症、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生物标志物与脑小血管病间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脑小血管病患者265例,根据MRI影像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92例,脑白质病变组113例,腔梗合并脑白质病变(合并)组60例。选择同期门诊、住院或社区体检中心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各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血生物标志物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小血管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腔梗组、脑白质病变组及合并组高脂血症比例、sICAM-1及vWF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合并组年龄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4.10±7.17)岁vs(70.94±5.26)岁,(1.23±1.11)mg/L vs(0.74±0.68)mg/L,P<0.05],脑白质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0±1.03)mg/L vs(0.74±0.68)mg/L,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等混杂因素,sICAM-1、vWF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有关(β=125.981,P=0.003;β=49.364,P=0.032)。sICAM-1、vWF与腔隙性脑梗死数量(β=180.329,P=0.000;β=59.095,P=0.012)及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有关(β=230.585,P=0.006;β=51.23,P=0.029)。结论sICAM-1、vWF是影响脑小血管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在脑小血管病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宏权陈云森王磊张旭吴晋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细胞黏附分子血管性血友病
双支架取栓技术在颈内动脉末端高负荷栓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的血栓具有核心质地坚韧、体积较大、成形血栓或纤维化血栓成份较长、血栓向两端弥漫性延伸导致血栓总体负荷体积较大等特点,这时单支架取栓往往效果较差,反复多次仍取栓失败,延长开通时间,增加开通...
吴岩峰丁桂兵陈亮吴晋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急性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2组的睡眠质量。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33例,无睡眠障碍组37例。同时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情绪测定表对各组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使用情况、日间功能紊乱的得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组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睡眠障碍严重程度高,且更易出现焦虑情绪。
张瑾潘凤华吴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