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轩
- 作品数:16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从佛山市中医院2019年1—12月诊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中针对性抽取采用常规静滴和口服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性抽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和CMAP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和CMAP波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林敏婷杨轩黎鸣周雪贤邱海斌
- 关键词:腓总神经损伤重复经颅磁刺激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氟西汀片。观察组60例,给予在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上加用r TMS连续刺激30 min/次,1次/天,共7天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与治疗前后采用抑郁程度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定其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多导睡眠仪(polysomography,PSG)通过同步记录30例住院患者睡眠时的生理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SDS、HAMD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睡眠障碍指标A H I(n/h)、最低Sa 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秒)、NREM(Ⅲ、Ⅳ)占总睡眠时间(%)、REM占总睡眠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更好地提高患者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的睡眠,对患者抑郁状况及睡眠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韵喃杨轩文翠卢华安林敏婷陈韵聪
-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重复经颅磁刺激睡眠障碍抑郁状况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r TMS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均进行三重磁刺激(TST)检测,并比较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患侧治疗后的TSTtest/TSTcontrol波幅和面积比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且B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患侧治疗后的NIHSS、BI及FMA评分均显著改善,且B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TST可作为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一个客观疗效评价指标。r TMS可降低脑卒中患者TST检测结果,改善中枢运动传导功能障碍。
- 林敏婷黎鸣杨轩周雪贤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
- 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及对阴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及对阴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早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射精潜伏时间、早泄程度、阴茎体感诱发电位振幅及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15%VS 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PEDT评分、阴茎体感诱发电位振幅均下降,而射精潜伏时间、阴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均上升,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11.54%VS 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泄患者益肾固精汤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射精潜伏时间,改善阴茎体感诱发电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王鹏杨轩秦兆江朱成彬冯家明刘志丹
- 关键词:帕罗西汀早泄
-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行闭合尺、桡骨骨折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4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阻滞,对照组使用单纯超声引导阻滞,比较2组麻醉总体效果。结果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全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苏醒期出现烦躁不安者4例(20.00%)高于观察组的0例(0.00%)(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杨轩黎鸣廖荣宗彭健泓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监测臂丛神经阻滞
-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超声下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02例CTS患者(120只患腕)单次腕管注射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其1个月疗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功能状态评分(FSS)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随访,102例CTS患者(120患腕)中优20腕(16.7%),良76腕(63.3%),一般18腕(15.0%),差6腕(5.0%);治疗后SSS、FSS评分及运动末端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CTS简单、安全,短期效果确切,并改善部分神经电生理指标。
- 陈立成龚琴冯舒韵丁勇邓咏仪杨轩
- 关键词:超声引导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观察被引量:30
- 2014年
-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112例PSD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以及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有显著提升(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韵喃杨轩万赛英
-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 神经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评估神经肌电图(EMG)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进行MRI、EMG等检查,同时进行神经肌电图评分、腰椎MRI分级,比较EMG与MRI对受累神经节段定位情况,并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EMG评分与MRI分级关系。结果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传导异常189例,其中146例胫神经、腓总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34.76%),113例患侧腓浅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NAP)波幅较健侧下降(26.90%),所有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68例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40.00%),87例胫神经F波出现率下降(20.71%)。EMG在病程大于2周以上患者的阳性率(98.31%)明显高于病程在2周以内的患者阳性率(1.69%)(χ^(2)=774.945,P=0.000)。EMG异常患者中,手术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7.73%。神经肌电图与MRI定位完全符合的410例(97.62%),L5、S1神经根最常受累,其次是L4神经根,多累及1~2个神经根节段,与腰椎MRI所示的神经节段相一致。神经肌电图评分与腰椎MRI分级情况呈正相关(OR=0.417)。结论神经肌电图能较准确的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神经根节段,同时能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程度。EMG对病程2周以上的神经根损害患者阳性诊断率高。
- 张蕾黎鸣林敏婷杨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肌电图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rTMS治疗;A组采用单纯左侧高频iTBS模式,B组采用左侧高频iTBS模式加右侧低频刺激模式。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睡眠相关指标、PSQI评分、SDS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的睡眠时间长于A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次均显著少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状况;双侧刺激可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 杨轩黎鸣王韵喃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
- “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96例、9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输刺”腰夹脊穴治疗,数据观察: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变化、并发症、疼痛评分(VAS)、日常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标评分(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91.67%)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7.94%)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少(P>0.05)。结论:“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
- 林敏婷杨轩张蕾黎鸣周雪贤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肌电图中医证候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