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勇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矿床
  • 3篇钼矿
  • 3篇钼矿床
  • 3篇戈壁
  • 3篇斑岩
  • 3篇斑岩型
  • 3篇斑岩型钼矿
  • 3篇斑岩型钼矿床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断裂破碎带
  • 1篇烟煤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石学特征
  • 1篇原生
  • 1篇原生晕
  • 1篇原生晕分带
  • 1篇平衡水分

机构

  • 4篇河南省地矿局
  • 2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作者

  • 6篇常勇强
  • 3篇郑松森
  • 3篇安金亮
  • 3篇吴邦友
  • 3篇杨志强
  • 1篇汪慧军
  • 1篇宋延斌
  • 1篇李俊芳
  • 1篇庞丽丽
  • 1篇张浩

传媒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河南省地质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窦沟井田二1煤层煤质特征分析
二煤层是河南省石炭—二叠纪地层的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平均厚度8.51m,厚度变化系数50.82%,是本省当今乃至今后的主要可采煤层。本文通过对窦沟井田二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的阐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二煤层的宏观煤岩成分...
何伟民袁东峰董晓荣常勇强
关键词:二1煤层煤质特征工艺性能
文献传递
无烟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选取焦作矿区无烟煤四种不同煤体结构煤作为研究煤样,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分析了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同时对所采集的煤样分别进行高温高压平衡水分条件下CH_4气体的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孔隙结构、平衡水分与CH_4吸附特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生结构煤相比,构造煤的BJH总孔容、微孔比表面积、BJH总孔比表面积随着破坏程度增大而增大。高温高压平衡水分条件下,无烟煤不同煤体结构煤表现出了吸附能力新特性,即随无烟煤破坏程度增加,朗格缪尔体积V_L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结构由于构造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化,引起平衡水分含量的不同,从而导致对CH_4的吸附能力不同。分析表明,无烟煤不同煤体结构煤表现出的吸附新特性,是特有的孔隙结构和平衡水分含量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埋藏条件下,某一因素会占主导作用,吸附增量变化取决于主控因素控制。
李俊芳翁红波常勇强
关键词:煤体结构平衡水分孔隙结构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之斑岩体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哈密市南110 km,为荒漠戈壁区,隶属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多金属成矿带。钼矿体赋存于斑状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浅变质碎屑岩中;侵入岩主要有浅肉红色斑状花岗岩(隐伏岩体)、花岗斑岩脉、细粒花岗岩脉三种,控矿岩体为隐伏斑状花岗岩,属华力西晚期第二次侵入。本文对东戈壁矿区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研究,并与国内的斑岩型钼矿岩体的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其主要结论是东戈壁矿区斑状花岗岩SiO2含量偏高,属钙碱性岩,侵入岩成因分类属陆壳重熔S型花岗岩。该矿床为新疆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床,此项研究对在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杨志强吴邦友郑松森安金亮常勇强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之斑岩体特征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哈密市境内,矿区位于哈密市南110km,为荒漠戈壁区。该矿床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多金属成矿带上。侵入岩主要为隐伏岩体,华力西晚期第二次侵入的浅肉红色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脉、细粒花岗岩脉。对岩体的岩...
杨志强吴邦友郑松森安金亮常勇强
文献传递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之斑岩体特征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哈密市境内,矿区位于哈密市南110km,为荒漠戈壁区。该矿床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多金属成矿带上。侵入岩主要为隐伏岩体,华力西晚期第二次侵入的浅肉红色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脉、细粒花岗岩脉。对岩体的岩...
杨志强吴邦友郑松森安金亮常勇强
文献传递
河南老代仗沟铅锌矿床原生晕异常的赋存规律及找矿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老代仗沟矿床为伏牛山岩浆期后热液充填成因的脉状铅锌矿的代表性矿床。基于1∶20万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1∶5千岩石化探测量。土壤化探次生晕异常(Pb、Zn、Ag成矿元素)的分布面积大、强度高,且与矿带展布方向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原生晕异常反映了矿带及矿体的浅、深部的铅锌工业矿体主元素的分布规律,其中Pb、Zn套叠好,Ag、Cu套叠差。矿带由内向外横向分带规律为:Pb-Zn-Ag-Cu→Mn-Sn→(Mo)-Co-Ni;轴向分带自上而下(高程750~450m,间隔60m)为:As-Ag→Sn→Zn-Pb→Be→MoCo-Ni→Cu-Mn;找矿指示元素:矿上为Be、Mn;矿中为Pb、Zn、Ag、(Cu);矿下为Co、Ni。该项研究成果可作为矿带、矿体深部勘查预测的依据。
宋延斌汪慧军庞丽丽张浩宁婧雯常勇强
关键词:断裂破碎带次生晕原生晕分带轴向分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