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为民
- 作品数:18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8年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创伤或应激等因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过度,机体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能量平衡与危重患者病死率直接相关。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尽早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胃动力恢复,减少并发症。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是严重颅脑损伤救治必不可少的途径,其具体实施应根据患者能量消耗行个性营养支持,并选择适宜患者的管饲途径及方案。
- 齐洪武孙为民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
- MR血管成像Hosoya评分对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血管压迫程度的量化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对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面神经根部血管压迫的程度进行量化研究,评价Hosoya评分在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并对其进行改良。方法对20例正常人及36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脑干部位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检查,采用Hosoya评分及改良Hosoya评分对轴面、冠状面原始图像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压迫进行量化评分,对改良Hosoya评分≥1.5分的27例患者进行血管减压治疗。术后复查MR血管成像(MRA),并重新进行改良Hosoya评分。结果20例正常人Hosoya评分,仅有3例为1.0分,无一例≥1.5分,判断为无血管压迫;36例HFS患者中,患侧Hosoya评分≥1.5分者27例,阳性率81.8%,按改良Hosoya评分,患侧≥1.5分者33例,阳性率91.7%;有6例小血管骑跨在面神经根部,Hosoya评分无法评价,通过改良的Hosoya评分方可确定量化;患者手术前后改良Hosoya评分经秩和(等级分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192,P<0.001)。结论Hosoya评分能对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出脑干处的血管压迫情况进行量化,但对小血管压迫有一定局限性,改良Hosoya评分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 王冰刘好文任士卿张丽霞孙为民马晓辉张敏
- 关键词:半面痉挛损伤严重度评分MR血管成像偏侧面肌痉挛病因诊断面神经根部
- 颅骨凹陷骨折合并脑挫裂伤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
- 2021年
- 【目的】回顾分析颅骨凹陷骨折合并脑挫裂伤的发生率及特点,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间收治的颅骨凹陷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应用三维重建及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不同方向额、顶部冲击载荷下导致凹陷骨折的应力响应及凹陷骨折后应力改变范围及计算结果,分析颅骨应力改变与脑挫裂伤的相关性了解生物力学机制。【结果】颅骨凹陷骨折后常合并脑挫裂伤发生,应用PC机上快捷准确生成颅骨凹陷骨折的有限元模型,直接冲击作用于额部及右顶部,得出发生颅骨凹陷骨折的临界载荷及凹陷后的应力分布云图,与临床中颅骨凹陷骨折合并脑挫裂伤好发部位及程度相一致。【结论】应用颅骨凹陷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并研究颅骨凹陷骨折合并脑挫裂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 步玮崔慧先任慧玲赵庆林彭志刚孙为民吴建
- 关键词:颅骨凹陷骨折生物力学
- 对冲性额颞部及侧裂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附90例报告)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对冲性额颞部及侧裂区患者损伤后临床特征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救治的 90例额颞部及外侧裂区脑损伤。结果 手术治疗 72例 ,其中恢复良好者 54例 ,留有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者 16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16例 (2 2 .2 % )。保守治疗18例 ,其中恢复良好 16例 ,死亡 2例 (1.1% )。全组病死率 (2 3 .3 % )。结论 强调及早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经扩大翼点开颅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 孙为民孟建华王鹏飞姜涛
- 关键词:对冲伤手术治疗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将肠内营养早期实施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相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在体液中的微观改变,探讨肠内营养保护肠道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神经外科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伤后当天、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血浆中CRP的含量。结果不同时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RP水平发生变化。随时间变化两组CRP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明显。伤后第4天EEN组血浆CRP含量低于PN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伤后第7天、第14天EEN组同时相段血浆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P〈0.01)。EEN组伤后第14天GCS评分高于PN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首先应考虑早期采用肠内营养。
- 齐洪武孙为民王政刚张旭东樊丰势张卫宁程建业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C反应蛋白肠外营养
- 重度脑创伤患者脑基底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赵庆林张庆俊孙为民田立
- 关键词:脑创伤脑血管疾病静脉血血流动力学询问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相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在体液中的微观改变,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保护肠道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30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5例,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15例。入院48h内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分别测定入院后3h及伤后或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EEN组与PN组两组CRP含量在伤后3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变化两组CRP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明显。EEN组与PN组CRP含量在伤后第1天分别为(60.50±6.31)mg/L、(60.82±5.8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EEN组CRP含量分别为(50.22±5.02)mg/L、(34.49±4.17)mg/L、(13.68±1.76)mg/L,PN组CRP分别为(53.88±0.04)mg/L、(42.08±3.20)mg/L、(19.11±3.17)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EEN组伤后第14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 齐洪武孙为民王政刚张旭东樊丰势张卫宁程建业
- 关键词:肠道营养胃肠外营养颅脑损伤C-反应蛋白
- 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2004年
- 孙为民赵庆林田立王鹏飞郭荣彬李钊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高位颈段显微手术脊髓
- 颅内多发间质性软骨肉瘤1例被引量:1
- 2006年
- 赵庆林孙为民田立姜涛李钊张敏
- 关键词:预后
- 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孙为民姜涛李钊
- 关键词:神经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