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水利工程对云南省戛旧二水文站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戛旧(二)水文站是澜沧江干流的重要控制站。上游有曼湾电站,下游有大朝山电站,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采用《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中推荐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戛旧(二)水文站实测月平均流量、输沙与还原后月平均流量、输沙对比,经过对水位涨落率、蓄水程度、回水及顶托影响进行分析,判断水利工程建设对戛旧(二)水文站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水利工程建设对戛旧(二)站的水文测验成果影响严重,具体表现为径流影响时段越短,影响越大;水库拦沙作用使得其对泥沙的影响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
- 熊文华李诚徐晓鹏普晓磊陈玉洁段俊英
- 关键词:水利工程
- 水平ADCP在戛旧_((二))站的比测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戛旧_((二))站作为水利部948计划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器比测的一个试点,承担S5型水平式ADCP实时在线数据比测任务。用该ADCP与缆道流速仪、M9型走航式ADCP、漫湾电厂出库流速进行比测分析,并研究泥沙、水温对该ADCP所测流速的影响。通过比测率定出断面平均流速与该ADCP指标流速的关系,得出用该仪器测流可满足水文测验规范要求、泥沙对该仪器测流影响不大、测量时水温低比水温高效果好的结论,该ADCP可在水文测验中推广使用。
- 熊文华李诚
- 关键词:流速仪比测
- 南汀河水环境历史演变情势分析
- 2020年
- 根据南汀河干流上游大文水文站和下游姑老河水文站1980~2018年流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监测资料,分析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污染物浓度与逐日平均流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南汀河干流水质与流量的历史演变情势。结果表明,南汀河干流主要污染物浓度随河道来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上游来水量越大污染物浓度越小,下游来水量越大污染物浓度越大,总体上上游主要污染物浓度高于下游。
- 李诚刘年李增国黄剑竹
- 关键词:水环境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 云南省南汀河流域洪水综合公式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南汀河属怒江流域(萨尔温江)的一级支流,流经临沧市临翔、云县、永德、耿马、镇康、沧源6县区,受益人口近200万人,流域面积近1万km^2,已建成水利工程数百件,尚规划水利工程上百件。因工程所在地暴雨洪水资料匮乏,推求设计洪水较困难。通过对南汀河流域暴雨洪水资料分析计算,考虑洪水分区、暴雨分布特性,归纳出综合公式符合流域实际,应用在南汀河流域工程建设能满足设计洪水推求。
- 熊文华李诚孙志林
- 关键词:洪水
- 澜沧江与怒江流域洪峰流量公式推求被引量:6
- 2020年
- 对暴雨洪水资料匮乏的流域,推求设计洪水困难。流域暴雨洪峰流量公式对小流域规划治理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推理公式不能很好地用于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内雨洪资料匮乏的小流域。基于量纲分析导出了暴雨洪峰流量与流域参数的无量纲关系,依据推理分析并利用澜沧江及怒江流域水文站暴雨洪水资料率定了关系式的系数和指数,得到可用于无资料或资料匮乏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公式,并提出依据下游洪峰流量推算上游洪峰流量的公式和适合小流域洪峰流量推算的简化公式。暴雨洪峰流量公式表明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3/4次幂、河道坡降的1/2次幂和暴雨强度的1/10次幂成正比。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对比显示:该公式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无资料或资料匮乏的小流域推求设计洪水。
- 熊文华孙立霞李诚孙志林
- 关键词:洪峰流量设计洪水量纲分析小流域
- 临沧市枯季径流退水预报方法研究
- 2020年
- 临沧市河道枯季径流主要依赖流域内蓄水补给,流量过程一般呈较稳定的消退规律。近年来临沧市旱情易发、多发,2010年出现了百年大旱,做好枯季退水预报,掌握退水规律,为城市供水和农业抗旱的政府决策提供枯季水量预测尤为重要。以西河(二)水文站退水规律分析为实例,结合临沧市河道径流水文特性对比季节性退水曲线法与前后期径流相关分析法,2种方法较其他方法对历史资料样本数量要求不长,方法简单易掌握,预报成果较为可靠,适合广泛应用在临沧市观测年限较短的中小河流水文站点及水库站,对枯季水库科学调度及抗旱有着指导意义。
- 张振杰李诚李增国
- 关键词:枯季径流
- 临沧市旱灾及其防治对策
- 2007年
- 干旱是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自然灾害,目前已成为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面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如何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临沧市2005年干旱灾害实况、成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对抗旱工作进行探讨,提出:抗旱减灾与防治干旱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不仅要动员全社会参与,而且要真正树立长期抗旱和科学抗旱的思想,并对建立建全抗旱减灾提出措施和对策。
- 王建萍李诚
- 关键词:干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