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颈动脉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斑块
  • 1篇灯盏
  • 1篇灯盏花
  • 1篇灯盏花素
  • 1篇低灌注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A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氯化钠...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行血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变

机构

  • 5篇滁州市中西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鹏
  • 3篇吕祥龙
  • 1篇智勇
  • 1篇陈道文
  • 1篇薛庆华
  • 1篇许瑞卿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与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与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复发性脑梗死110例患者,均行颈动脉B超,根据检查结果将颈动脉风险程度分为低度风险组、中度风险组、高度风险组,此外,还从中医证候的维度对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和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加以对比,以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采用Logistic探讨证候特征、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以痰、瘀居多,复发性脑梗死复合证候要素以痰瘀为基本证候组合,患者还会表现出气虚证及风证,通过Pearson-χ^(2)论证,发现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低度风险组与中度风险组风证的构成比高于高度风险组(P=0.016 <0.05、P=0.001 <0.05);颈动脉斑块高度风险组中医证候要素(痰、瘀)的构成比高于中度风险组(P=0.002 <0.05、P=0.012 <0.05)。Logistic分析,中医证候(痰证、瘀证)、高风险颈动脉斑块是引起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要素是痰、瘀,高度风险的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对于高度风险组而言,颈动脉斑块和痰、瘀证候要素关系密切。所以,必须要对痰、瘀证候要素进行严格的控制,降低颈动脉斑块风险程度等可控因素可能是中西医结合防治脑梗死复发的重要举措。
李鹏胡杰吕祥龙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中医证候颈动脉斑块
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联合常规西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联合常规西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5例加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率41.54%,总有效率81.54%,观察组显效率53.85%,总有效率95.3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CY、TXB2、MPAR、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TXB2、MPAR、CRP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水平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ADL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则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Ashworth评分,A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水平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联合常规西药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李鹏吕祥龙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功能
急性脑干梗死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平均年龄58岁,均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肢体瘫痪62例(81.6%),感觉障碍35例(46.1%),眩晕34例(44.7%),构音障碍23例(30.3%),吞咽困难20例(26.3%),复视10例(13.2%),意识障碍3例(3.9%),动眼神经麻痹3例(3.9%),外展神经麻痹6例(7.9%),面瘫16例(21.1%),舌瘫28例(36.8%),共济失调21例(27.6%),真性球麻痹13例(17.1%),Horner征8例(10.5%),临床表现符合脑干常见综合征25例(32.9%);所有患者MRI检查均发现脑干急性梗死灶,中脑梗死7例(9.2%),桥脑梗死40例(52.6%),延髓梗死20例(26.3%),桥脑延髓交界部梗死9例(11.8%);本组治疗后显著进步36例(47.4%),进步27例(35.5%),无变化4例(5.3%),恶化5例(6.6%),死亡4例(5.3%)。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多样,仅部分患者出现脑干交叉症状和体征,确诊依赖MRI检查,患者预后与梗死灶面积、部位及并发症有关。
吕祥龙李鹏陈道文
关键词:脑干梗死MRI检查预后
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SAA、Hcy、Chemerin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灯盏花素,2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同型半胱氨酸(Hcy)、人趋化素(Chemerin)的水平,以及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AA、Hcy、Chemer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A、Hcy、Chemeri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显著缩小(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缺血低灌注区面积,降低SAA、Hcy、Chemerin的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李鹏李婧武能坤胡杰智勇
关键词:注射用灯盏花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淀粉样蛋白A
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存在粥样斑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均给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额外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1次/晚;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450 m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疗程,在半年内完成5~6个疗程。随访跟踪半年。在治疗开始前及随访至半年时,记录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频率、时间变化,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抽血检查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流变指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TIA发作平均(0.70±0.79)次/d,发作时间为(5.60±3.78)min/次,对照组平均(1.40±0.77)次/d,(7.83±4.69)min/次;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为:胆固醇(4.81±1.18)mmol/L,甘油三酯(2.19±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8±0.5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8±0.37)mmol/L,对照组分别为(5.64±1.25)mmol/L、(2.64±0.42)mmol/L、(3.70±0.68)mmol/L、(1.20±0.30)mmol/L;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13±0.23)mm,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5.21±6.95)mm 2,对照组分别为(1.28±0.34)mm,(18.90±6.37)mm 2;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为(41.74±3.92),血小板计数(×10 9/L)为(254.80±85.27),纤维蛋白原(g/L)为(3.26±0.52),对照组分别为(44.46±5.02)、(293.73±58.16)、(3.61±0.76)。均较接受治疗前明显下降(HDL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下降(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暂性�
薛庆华武能坤李鹏王莹莹许瑞卿李婧
关键词:血栓通阿托伐他汀TIA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