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小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内障
  • 3篇白内障
  • 2篇眼科
  • 2篇视力
  • 2篇小儿
  • 2篇疗效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刀头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压抑疗法

机构

  • 13篇延安大学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宝鸡市人民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甘小林
  • 5篇黄钰
  • 3篇鲁江
  • 1篇马雄雄
  • 1篇李曼
  • 1篇韩秀平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弱视训练联合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弱视训练联合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弱视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压抑和遮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弱视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活度、立体视觉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儿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屈光度、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均增大,调节滞后量均减小,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立体视觉恢复优良率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弱视训练联合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治疗小儿弱视能有效提高患儿视力,使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活度以及立体视觉更快恢复,疗效显著。
权利娟甘小林
关键词:弱视训练遮盖疗法小儿弱视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估眼后段外伤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规律,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术后视觉效果,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变量对术后视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6我院收取的90例90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眼后段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视力、创伤发生地点、解剖学位置、损伤属性、伤口长度、传入性瞳孔障碍的发生、手术时间等信息。使用眼外伤评分(OTS)对患者的视力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6mo以上。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82~240(中位数198)d随访。所有患者中男77例77眼,女13例13眼,平均年龄32.7±15.8岁。47例47眼(52%)患者的创伤发生在工作场所,14例14眼(16%)发生在家庭。患者平均视力(LogMAR)从术前(2.36±0.72)到术后(1.50±1.14)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患者23例23眼的视力好于2.0,这些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显著优于术前视力较2.0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手术组(<7d)与延迟手术组(>7d)相比视力改善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发生在Ⅰ区和Ⅱ区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Ⅲ区损伤患者的术后视力显著差于Ⅰ区和Ⅱ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传入性瞳孔障碍的患者术后视力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TS评分患者相比,术前、术后视力及术前术后视力差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眼后段损伤更易发生于40岁以下的男性,且发生地点多为工作地。患者的术后视力与传入性瞳孔障碍、OTS评分、视力损伤区域相关,与手术时机无关。
甘小林黄钰
关键词: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
一种眼科镊子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镊子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一镊杆和第二镊杆,所述第一镊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刀头,所述第一镊杆的一侧通过固定栓活动连接有第二镊杆,所述第二镊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刀头,所述第二镊杆的中部套接有滑动块,...
甘小林黄钰
文献传递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2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方案,于治疗完毕后随访3年,观察记录患眼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FA),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23眼)中,5眼术后注射部位结膜下端少量出血,在短期内均自行消退;术后无一眼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1 w^36个月后,患眼视力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w^24个月,患眼眼底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呈持续下降趋势;术后12、24、36个月CRT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CFT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对患眼视力无明显不良影响,且有助于患眼黄斑区及中心凹的恢复,治疗有效性高,值得推广。
甘小林黄钰
关键词:息肉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效
不同切口位置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术后视力及眼压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位置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术后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对照组(84眼,颞上方巩膜位置做切口)和观察组(80眼,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各75例。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眼压、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泪膜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两组的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BUT明显长于对照组,SⅠt明显短于对照组,SD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患眼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以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为切口位置能够使患者裸眼视力得到更显著的改善,促进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降低,减轻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甘小林权利娟
关键词:切口位置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视力眼压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后囊膜抛光灌注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后囊膜抛光灌注装置,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固定有安装板;储料筒,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所述储料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包括:输料管,其一端与所述储料筒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
甘小林黄钰
白内障患者房水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CXC趋化因子配体8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检测白内障患者房水、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水平,并探讨二者在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初发期26例,未成熟期33例,成熟期25例,过熟期16例;另同期选取眼外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房水、血清中MCP-1、CXCL8水平,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铁离子还原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房水中MCP-1、CXCL8水平与氧化应激损伤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内障患者房水、血清中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随疾病进展(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降低(P<0.05),MDA、ROS、MCP-1、CXCL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随疾病进展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白内障患者房水、血清中MCP-1与CXCL8均呈正相关(r=0.438、0.465,P均<0.05),二者与SOD均呈负相关(r=-0.609、-0.521;r=-0.612、-0.516;P均<0.05),与MDA(r=0.521、0.479;r=0.506,0.402;P均<0.05)、ROS(r=0.603、0.526;r=0.608、0.536;P均<0.05)均呈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房水、血清中MCP-1、CXCL8水平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白内障发生发展,临床可以依据血清MCP-1、CXCL8水平评估白内障,为临床寻找治疗白内障新的防治靶点提供一定参考。
甘小林鲁江
关键词:白内障眼房水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2015年
目的:观察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儿172例257眼。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于术后对患儿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术后眼压变化情况,以术后眼压升高且使用1或2种局部降压药无效时作为手术失败的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小梁切开术失败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能够影响手术成功时间的相关因素以及各时点手术成功率曲线的描记。 结果:患儿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0.7(8.4~57.9)mo,随访率为89.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角膜透明度是导致小梁切开术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角膜透明度属于与手术成功时间相关的因素(P〈0.05)。 结论:术前角膜透明度与眼压相比,更能够稳定的反映出婴幼儿型青光眼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对患儿进行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以及眼压水平检测,能够作为预测术后眼压控制效果。
甘小林黄钰
关键词:小梁切开术婴幼儿型青光眼远期疗效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NLR、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DR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眼底病变程度划分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es retinopathy,NPDR)组(48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es retinopathy,PDR)组(32例)。另同期选择100例单纯T2DM而未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设为T2DM组。观察三组基础资料信息差异,经Logistic回归证实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评估T2DM患者发生DR的效能,经Pearson相关性观察血清NLR、CD4^(+)CD25^(+)Foxp3^(+)Treg水平与DR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DM病程及血清NLR比较:PDR组>NPDR组>T2DM组[年:(13.28±2.49)比(10.64±1.85)比(7.15±1.14),ng/mL:(0.58±0.10)比(0.51±0.08)比(0.45±0.06),F值分别为90.30、40.10,P值均<0.05];三组CD4^(+)CD25^(+)Foxp3^(+)Treg比较:PDR组
马雄雄韩秀平韩登雷甘小林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工智能在斜视与小儿眼科中的应用
2024年
人工智能技术在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发展迅速.在筛检斜视、辅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选择、以及辅助手术量的设计决策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度.还可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分区进行严重程度评估,辅助先天性白内障诊断和全程管理,进行近视防控的预后预测,弱视的早期初步筛查以实现早期干预,还可应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分类等.
王子健甘小林张璐郭长梅
关键词:人工智能斜视小儿眼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