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预防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研究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科室,并因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48 h内收集一般资料;患者入住ICU后由管床护士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每8 h评估1次疼痛程度,由护理组长在不知晓患者疼痛程度的情况下应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每8 h评估1次是否发生谵妄,直至患者转出ICU。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是否发生谵妄为参考标准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根据最佳阈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POT评分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入住参与研究科室且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初筛者575例,因资料不完整而剔除34例,最终54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谵妄组149例,非谵妄组39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来源、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家族精神病史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谵妄组有10.1%(15/149)的患者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明显高于非谵妄组的4.3%(17/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CPOT评分显著高于非谵妄组(分:4.24±1.78比2.75±1.95,P<0.01);将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5岁)和老年组(>65岁),分析结果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ROC曲线分析显示,CPOT评分预测谵妄发生的AUC为0.719;当CPOT评分最佳阈值为2.5分时,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49.0%,阳性预测值为40.5%,阴性预测值为9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CPOT评分3分为界值,ICU患者CPOT评分≥3分时,其谵妄发生风险是<3分者的10.043倍〔优势比(OR)=10.043,95%可信区间(95%CI)为5.498~18.345,P<0.001〕;调整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阿片类药物使用情
- 秦运俭李颖陈剑琴曾凤华张红霞
- 关键词:谵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重症护理
- 一种眼视光学专业灯
- 本申请涉及一种眼视光学专业灯,由于封盖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壳体内,遮挡组件和第一伸缩件设置在第二壳体和封盖形成的安装空间内;第一壳体上设有摄像头;在使用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通过矩形凸环,遮挡组件和第一伸缩...
- 胡昌波宋文名武冲蒋婷陈弥张红霞邓文峰刘嘉欣唐飞韩剑李环宇唐蕾
- 有效科室环节质控方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科室环节质控员每周定时进行质量反馈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从2011年1月开始,在科室环节质控员定期进行环节质控的基础上,在每周一进行环节质控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质控老师针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追踪。结果与实施前相比较,科室环节质控落实明显优于实施前,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每周环节质控员进行质量反馈,能提高各环节质控员的自主性,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 张红霞
- 关键词:环节质控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 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对口腔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
- 目的:观察口腔癌病人术后应用立适康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癌术后病人80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40 例,使用立适康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40 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米...
- 郝文晶王婷帅志明张红霞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7-10月实行综合气道管理的患者50例为治疗组,2005年7-10月未实行综合气道管理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8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平均为(7.8±1.47)d,对照组22例发生肺部感染,14例得到控制,平均控制时间为(14.4±2.79)d。结论认真、科学、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保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有效的措施。
- 何芳莫晓芳邵丽华张红霞
- 关键词: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
- 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采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并与常规法比较,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注射器间断或定时气道滴药两种方法,通过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4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湿化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张红霞
-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微量注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