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芯片
  • 1篇芯片技术
  • 1篇核苷
  • 1篇核苷酸

作者

  • 1篇曾雯
  • 1篇祝建疆
  • 1篇蔡莉蓉
  • 1篇闻小慧
  • 1篇杨锴
  • 1篇陈佳靓
  • 1篇任捷
  • 1篇戚红

传媒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芯片技术检测标记染色体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技术进行新生儿标记染色体检测.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其母亲在孕期检查时提示胎儿超声异常的新生儿,经家属知情同意,留取其脐血,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2例新生儿存在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例1核型为嵌合体mos 47,XY,+mar[45]/46,XY[5],例2核型为mos 47,XY,+mar[30]/46,XY[20],常规显带技术无法明确其区带和来源,因而用同期采集的脐带血提取DNA,行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分析.结果 例1的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来源于8号染色体,大小约为78.6 Mb,文献报道该区域可导致8p22重复综合征;例2的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3号染色体,约32.7 Mb的重复,未见相关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报道.例1出生后随访胼胝体发育不全,右眼睑明显下垂,上下肢肌张力低,智力发育落后同龄儿,例2出生后随访智力体格发育未见异常.结论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技术能够在DNA水平上甄别新生儿新发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但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的随访验证,不失为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重要补充.
闻小慧戚红任捷杨锴祝建疆陈佳靓蔡莉蓉曾雯
关键词:染色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