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病
  • 2篇弥散
  • 2篇弥散成像
  • 2篇脑病
  • 2篇波谱
  • 2篇波谱成像
  • 2篇成像
  • 2篇成像诊断
  • 1篇低剂量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诊断
  • 1篇电图
  • 1篇多平面重组

机构

  • 1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11篇王东军
  • 4篇侯智通
  • 4篇王晓玲
  • 3篇赵瑞峰
  • 2篇仪孝臣
  • 1篇沙碧源
  • 1篇孙静波
  • 1篇罗利彬
  • 1篇王静海
  • 1篇黄伟
  • 1篇冯焕敏
  • 1篇李卫星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例肺炎性假瘤的胸部X线平片和CT表现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肺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细胞聚集所致的肿瘤样炎性增生性病变[1].对于单发的炎性假瘤,由于其为低度恶性肿瘤,有恶变倾向,并且大多数病例经过抗炎治疗后并未能消退,大多学者主张行手术诊断性治疗[2].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2月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肺炎性假瘤病例,结合文献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平片和CT诊断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王东军仪孝臣沙碧源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X线平片CT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及其诊断准确率评比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在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方面的准确率差异,并揭示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以4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依次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归纳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结果基本特征。结果: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均能清晰精确揭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病理组织位置,且MRI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方法,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疾病诊断中,能展现出较高准确性,值得推广。
王东军王静海李卫星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CT检查MRI检查影像学特征
分子影像学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可以实现对生物活性灵敏高效的检测,对药代动力学和药物剂量的确定提供佐证,另外对药品的注册申请提供数据支持。本文中将介绍关于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发展动态。
王东军侯智通王晓玲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生物标记物药物研发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神经肌电图仪对30例GBS患者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测。结果肌电图表现为平均时限延长出现自发电位,运动神经减慢63%,感觉神经减慢或引不出51%。结论神经肌电图不仅可用于GBS患者的辅助诊断,亦可用来全面评价GBS患者周围神经近端与远端损害的性质、范围、程度等,对GBS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积极意义。
孙静波王东军冯焕敏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电生理诊断
低剂量颞骨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4层螺旋CT扫描机,在其它扫描参数不变情况下,分别以100mA和50mA管电流进行颞骨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应用图像融合技术,重建出2组冠状位、2组轴位图像。全部图像行高分辩率骨密度算法,再利用MPR技术对4组数据分别重组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全部40例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值,均按机器设备直接显示记录。结果:通过对颞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研究,证明采用低剂量扫描,曝光量由100 mA降至50 mA,单次扫描CTDIw值下降达50%,图像噪声虽增大,但不影响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够满足对中耳炎、颞骨病变、外伤骨折、先天性耳畸形筛查及耳蜗植入的诊断要求。意义:由于颞骨解剖结构具有天然高对比,应用高分辨CT扫描技术,通过单纯降低mA值来减少射线量在能较好的保证诊断质量前提下,使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明显减少,降低检查费用。
王东军罗利彬
关键词:颞骨低剂量多层螺旋CT
间歇性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使用间歇性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2009年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肝血管海绵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碘油乳剂经导管间歇性栓塞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6个月,肝血管瘤缩小率为83%,栓塞彻底性为100%。术后1年,缩小率为100%,栓塞彻底性为100%。术后2年,栓塞彻底性为97%。结论间歇性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赵瑞峰王东军黄伟
关键词:栓塞肝血管瘤
波谱成像联合弥散成像诊断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
2012年
目的探讨联合波普成像和弥散成像诊断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例早产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核磁共振检查资料。结果波普成像代谢产物早产儿较健康儿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弥散成像诊断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特征性。结论联合应用波普成像和弥散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王东军侯智通王晓玲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磁共振弥散成像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中医病因
波谱成像联合弥散成像诊断老年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心脏骤停、低血压、失血、低血糖、窒息等原因引起脑血流下降到低于10~15 ml.100 g-1.min-1而引起的脑损伤。缺血性脑病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层状坏死,大脑皮质神经元分层坏死、脱失、胶质化,使皮质神经细胞层中断;②海马锥体细胞损伤、脱失、胶质化;③边缘带梗死,
王东军侯智通王晓玲
关键词:波谱成像弥散成像缺血性脑病
间接法门静脉血栓溶解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间接法门静脉血栓溶解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间接法门静脉血栓溶解术治疗。术后造影、随访,评价疗效。结果血栓完全溶解18例,治愈率60%,有效率为83%,复发率27%。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间接法门静脉血栓溶解术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的、安全的、简单的、可行的治疗方法。
侯智通赵瑞峰王东军王晓玲
关键词:溶解术门静脉
骨性面神经管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测量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成像对面神经管的应用价值及其技术要点。方法用GE lightspeed 16螺旋CT对23例病人行螺旋扫描,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测量面神经管的总长度及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各段的长度、直径及第一膝、第二膝的角度。观察病变对面神经管的影响。结果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长分别为5.58±0.74 mm、10.11±0.79 mm、12.47±1.01 mm、28.73±1.07 mm;面神经管各段管径分别为:膝状神经窝2.37±0.63 mm、鼓室段1.03±0.16 mm、乳突段1.57±0.31 mm;面神经管第一、二弯曲角度分别为76.1°±4.65°、108°±11.38°。CPR可清晰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显示率达81.8%。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对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慢性中耳炎并发症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王东军
关键词:面神经管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