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积极预防临床感染发生。方法调查患者感染部位,收集患者标本,培养并鉴定病原菌类型。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感染相关因素。结果67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8.17%。其中切口感染36例、呼吸道17例、泌尿系12例和消化道2例。分离的67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0株,革兰阴性菌37株,未分离出真菌。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12、8、7和3株。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15、11、8和3株。年龄≥60岁、体质指数≥24、白蛋白水平<35 g/L、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手术时间在达到3 h及以上的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病菌感染组IL-6、IL-8、IL-18、INF-γ、TNF-α、PCT的指标水平分别为(10.13±2.01)pg/ml、(12.49±2.33)pg/ml、(40.52±3.57)pg/ml、(92.35±8.35)ng/L、(2.41±0.51)ng/mL、(4.23±0.75)ng/mL;而未感染组患者各血清学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为(6.52±1.75)pg/ml、(8.96±2.16)pg/ml、(28.26±3.21)pg/ml、(79.84±8.71)ng/L、(1.62±0.37)ng/ml、(2.19±0.36)ng/ml,感染组患者各血清学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结论切口感染是脊柱外科感染主要部位,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病原菌类型,临床治疗时可使用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手术时间以及血清学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给予重视。
- 卞建徐燕
- 关键词:脊柱外科手术术后感染耐药性
- 奥美拉唑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分析奥美拉唑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G-DU)并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80例G-DU并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0例开展奥美拉唑治疗,B组40例开展法莫替丁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在不同时间的止血率高于B组(P<0.05)。A组的康复指标优于B组(P<0.05)。治疗前,组间的凝血功能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2周后,A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小于B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可以缓解G-DU并出血患者的出血症状,改善其凝血功能和炎性反应,同时可以减轻用药后不良反应,具有确切疗效。
- 徐燕
-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 铝碳酸镁治疗伴胆汁反流的胃溃疡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伴胆汁反流胃溃疡患者采用铝碳酸镁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伴胆汁反流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两组均给予雷贝拉唑片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吗丁啉,观察组加用铝碳酸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4周后,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1.42%(15/21);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4%(20/21),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腹痛、反酸、腹胀、烧心、恶心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铝碳酸镁治疗伴胆汁反流胃溃疡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徐燕张杰
- 关键词:铝碳酸镁
- 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对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P)胃溃疡的效果进行比较和探讨。方法 4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采用不同三联疗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4例治愈,12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56%;观察组有9例治愈,1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率为60.87%(14/23),观察组HP根除率为86.97%(2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其治疗效果好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可提高HP根除率,促进溃疡面愈合,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徐燕张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三联疗法
- 经皮脊柱椎间孔镜下应用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研究经皮脊柱椎间孔镜下应用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泰州市人民医院入院的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选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选用BEI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3个月腰腿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1.67±5.63)mL、(59.91±9.73)min、(2.31±1.58)d、(3.94±1.3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6.82±17.46)mL、(118.34±20.16)min、(6.14±1.65)d、(8.41±3.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腰腿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2±0.59)分、(7.48±2.21)分、3.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6±0.78)分,(18.54±7.17)分,2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椎间孔镜下应用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可减轻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卞建徐燕何源龙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