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亮

作品数:9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电刺激
  • 4篇偏瘫
  • 3篇直流电刺激
  • 3篇上肢
  • 3篇脑卒中偏瘫
  • 3篇康复
  • 2篇动功
  • 2篇上肢运动
  • 2篇上肢运动功能
  • 2篇偏瘫患者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有氧训练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镇江解放军第...

作者

  • 9篇许亮
  • 5篇李雪萍
  • 5篇高政
  • 3篇杨婷
  • 3篇高明霞
  • 2篇周末
  • 2篇王晓菊
  • 2篇林强
  • 1篇周俊
  • 1篇穆烁
  • 1篇张会慧
  • 1篇陈安亮
  • 1篇任莎莎
  • 1篇程凯
  • 1篇钱兴皋
  • 1篇俞长君
  • 1篇袁冰
  • 1篇杨倩
  • 1篇杨婷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并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其潜在的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即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治疗,tDCS刺激电流在10 s内从0上升到1 mA,保持20 min后,在10 s从1 mA下降到0。DCS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15 d。对照组则仅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tDCS治疗为假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15 d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E-FMA)和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DTI检查。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UE-FMA和WMFT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UE-FMA评分为(35.32±13.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1.80±13.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囊后肢层面的FA值、rFA、FAasy和中央前回FA、CST长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这可能是基于促进CST完整性和对称性改变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因此临床上可以将tDCS可作为神经康复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杨婷陈慧柚高政许亮范吉法徐晨曦王晓菊
关键词:上肢运动功能
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肿胀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合并下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传统理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肿胀减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 d,14 d及20 d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且观察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肿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许亮李雪萍高明霞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肿胀
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中的相关性被引量:42
2012年
目的:探索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分别进行Pro-Kin平衡仪站立位睁、闭眼静态平衡测试和Berg平衡评估,比较睁、闭眼时平衡仪检测指标重心摆动轨迹长和摆动面积的差异,并分别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与闭眼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摆动面积与BBS总分、第6、9项呈中度负相关(r=-0.408—-0.663,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第8、11—14项,摆动面积与第1、5、7呈中度负相关(r=-0.409—-0.590,P<0.05)。闭眼时摆动面积与第7、8项呈中度负相关(r=-0.492,-0.501,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Berg总分及子项都不相关。结论:Pro-Kin平衡仪的站立位静态平衡测试时睁眼重心摆动的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可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
杨婷钱兴皋张会慧周俊高政许亮李雪萍
关键词:BERG平衡量表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宣教及早期康复训练,分别比较康复训练1个月、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2组MBI评分及NHSS评分差异更加显著,Fugl-Meyer评分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周末袁冰陈安亮许亮高政穆烁蒋庆新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效果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T)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tDCS组、MIT组和联合组,每组28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MMSE、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病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病人的FMA-UE、WMFT、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联合组显著优于tDCS组和MIT组(P<0.05)。结论tDCS联合MIT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任莎莎程凯许亮周末高明霞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想象疗法上肢运动功能
有氧运动记录单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效果
2019年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记录单在CABG后患者运动能力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某院行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有氧运动记录单进行计划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心率恢复、运动能力情况、功能性体适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训练后,观察组HRRI(9.14±2.66)、PP(96.18+±17.30)、VO2peak(17.69±3.34)及AT(12.98±3.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0±2.43),(86.12±16.53),(15.64±4.06),(11.04±3.12)];观察组上肢肌力(16.37±0.75)、下肢肌力(12.45±0.64)及有氧耐力(348.56±12.25)显著高于对照组[(15.98±0.84),(11.27±0.70),337.96±12.95)],上肢柔韧性(14.20±1.95)、下肢柔韧性(-9.45±1.95)、灵活性/平衡性(9.13±0.45)显著低于对照组[(18.96±2.03),(-8.53±2.05),(9.66±0.52)];观察组血浆SOD(320.14±23.66)、NO(498.18±301.3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8.18±21.73),(386.31±168.74)],血浆LOOH(0.47±0.2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72±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有氧记录单进行患者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冠心病CABG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及功能性体适能指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蔡雨星林强董萍萍许亮
关键词:有氧训练康复计划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间8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肩周炎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的差异,对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肩功能,减小患者疼痛感,是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许亮李雪萍高明霞
关键词:肩周炎体外冲击波关节松动术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比较步态诱发式功能性电刺激(FES)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康复功能训练,试验组采用步态诱发式FES,刺激患侧腓总神经和胫前肌,2次/天,每次20min,每周7天,共4周。对照组采用NME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偏瘫侧主动踝背伸的角度、FMA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行速度。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主动踝背伸的角度、FMA值以及10m最大步行速度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改善(P<0.05)。主动踝背伸角度试验组增加了58.3%,对照组增加了29.6%;FMA值试验组增加了38%,对照组增加了19%;10米最大步行速度试验组增加了34%,对照组增加了11%;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NMES能够改善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常规康复训练结合FES后效果更明显,因此步态诱发式FES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训练方法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杨婷李雪萍林强杨倩许亮高政俞长君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足下垂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运动想象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采用tDCS治疗)和联合组(采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tDCS治疗),每组45例,所有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常规组选取IS200型智能电刺激仪行tDCS治疗,每日1次,20 min/次,6次/周,共治疗4周;联合组患者则接受tDCS治疗后,立即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日1次,40 min/次,每周运动想象训练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偏瘫上肢的使用能力进行评定;检测患者上肢的表面肌电图(sEMG)采集上肢做最大主动肩前屈、伸肘时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肌腹的肌电信号,信号处理内容采用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来表示,评估患者的患肢肌力。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的FMA-UE[(17.8±6.9)和(17.7±6.8)分]、FTHUE-HK评分[(2.9±0.9)和(2.8±0.7)分]及表面肌电图指标RMS[(2.5±0.5)和(2.4±0.3)μV]和iEMG值[(24.5±10.8)和(23.3±11.9)μV·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26.5±13.4)和(38.6±11.9)分]、FTHUE-HK评分[(3.2±0.5)和(4.2±0.3)分]及表面肌电图指标[RMS(4.3±1.1)和(6.8±0.9)μV;iEMG(35.7±7.5)和(44.3±6.9)μV·s]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运动想象训练联合tDCS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强其肌肉力量。
高政杨婷王晓菊许亮李雪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