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睿奇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族田
  • 1篇东南沿海
  • 1篇对日索赔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基础
  • 1篇战后
  • 1篇战争
  • 1篇征地
  • 1篇征地补偿
  • 1篇征用
  • 1篇中国近现代史
  • 1篇中国近现代史...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变革
  • 1篇社会变革
  • 1篇史纲
  • 1篇市场经济
  • 1篇田租
  • 1篇土地征用
  • 1篇重心南移

机构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工业职业...

作者

  • 7篇宋睿奇
  • 1篇慈鸿飞
  • 1篇马多勇

传媒

  • 1篇中国农史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今日科苑
  • 1篇日本侵华南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析明代防务重心南移
2010年
明代之前,中国历朝的防务重心都在北方。明朝建立之初,为剿灭东南沿海的反对势力,防务重心南移。明朝中后期,随着日本战国时代的开始,东南沿海倭乱加剧,明政府更加强了在东南沿海的防务力量。倭寇的侵犯成为防务重心南移的直接原因,而究其本质则是明代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和对外贸易的重心地区。
宋睿奇
关键词:明代南移倭寇东南沿海
抗战胜利后内迁民营工厂复员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抗战胜利后内迁民营企业处于十分艰难的经济困境中,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以及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促使许多企业主开始着手回迁复员。工业界代表在寻求到国民政府帮助的情况下,逐步将企业返迁回到东部地区。资金的不足、商业投机的盛行加之战争破坏、美货冲击以及国家资本的影响,导致内迁工厂生产复员的极大困难。战后内迁工厂的复员加强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压力,也使得战时刚刚有所改变的工业布局回归到了战前。
马多勇宋睿奇
关键词:抗日战争内迁复员市场经济
简析近代浙江族田租率
2014年
族田是宗族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遍布于近代浙江农村。利用浙江地区族谱和近代浙江农村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发现浙江地区族田租率较低。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浙江地区族田都是来源于族人的众存以及族人主动的捐献。此外增强宗族凝聚性,提高对于农村社会的控制力,也是影响族田廉租情况的重要原因。族田的低租率促进了宗族的壮大,同时也对浙江农村造成了破坏。
宋睿奇慈鸿飞
关键词:族田宗族族人
近代浙南族田研究
近代浙南地区宗法制极为发达,族田来源渠道多种多样,造成了族田占总耕地比例很高。族田的来源渠道一般包括捐助、众存、绝嗣户助田、购买等,其中捐献是最为主要的来源。近代以来一直到民国初,浙南地区族田总量足在增加的,但由于战争的...
宋睿奇
关键词:宗法制
文献传递
战后南京永利铔厂的对日索赔
2021年
日本侵华战争中,作为民营企业的永利铔厂遭到巨大破坏,机械设备严重损耗,硝酸设备被劫送往日本。战后,永利铔厂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赴日交涉索赔,成功收回了全套硝酸设备。远东委员会批准中国先期执行拆迁赔偿后,永利铔厂获得了部分价配赔偿的日本设备。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美国调整了对日索赔政策,终止了日本的实物赔偿,永利铔厂最终未能获得剩余部分的赔偿。
宋睿奇
工业化过程中的土地征用问题研究——以民国时期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建厂征地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征用日益成为焦点问题。该文以1934年3月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建厂征地为例,对民国时期建厂征地问题进行了探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在征地过程中采用了经济补偿和佣工补偿的方法,当地政府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该案例中,企业保障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尊重了当时的土地政策与法规,顺利实现了对土地的征用,在当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宋睿奇
关键词:征地征地补偿
中国近现代史概况和教学体系探析——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通论》
2023年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工作中,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深化对“三个选择”等问题的认知与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通论》一书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以及基本问题进行梳理与阐述的基础上,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与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基础体系。该书兼具专题性与系统性、针对性与时代性,能够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带来借鉴与启示。该书由八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介绍了中西方历史落差的转化与影响。第二章为中国社会变革的早期探索,从技术学习、体制改良、体制革命、人的改造四个层面,对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进行了阐述。
宋睿奇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体系专题性中国社会变革学科基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