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树静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新生儿
  • 3篇中心静脉
  • 3篇静脉
  • 2篇导管
  • 2篇氧浓度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置管
  • 2篇暖箱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温湿度
  • 2篇静脉导管
  • 2篇给氧
  • 2篇给氧方式
  • 2篇产儿
  • 1篇袋鼠式护理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多浆膜腔积液

机构

  • 9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9篇刘树静
  • 5篇郭立涛
  • 3篇胡晓明
  • 3篇徐放生
  • 3篇杨淑霞
  • 2篇李莉
  • 2篇李颖
  • 2篇王秋月
  • 2篇崔艳华
  • 2篇余和欣
  • 1篇郝春生
  • 1篇董声焕
  • 1篇周志轩
  • 1篇米荣
  • 1篇康利民
  • 1篇李靖
  • 1篇陈瑛
  • 1篇朱东喆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上海护理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全科护理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全国儿科护理...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05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早产儿PICC置管改良版体外预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改良版体外预测量方法应用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PICC治疗的早产儿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标准的体外预测量方法 )和试验组48例(采用改良版体外预测量方法 ),比较2组PICC尖端一次性到位率、导管置入长度和留置时间。结果 试验组PICC尖端一次到位率为8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导管置入长度和留置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版体外预测量方法与理想置管深度更符合,出现偏差率低,且测量更简便,易操作。
郭立涛闫慧娟张利杨鲜云刘宇然刘树静
关键词:婴儿早产中心静脉导管
袋鼠式护理临床路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造瘘术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临床路径的使用对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造瘘术后奶摄入量、体重增长及提高家长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造瘘术后的患儿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采用袋鼠式护理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奶摄入量及体重增长情况,以及家长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奶摄入量及体重增长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临床路径的使用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造瘘术后的奶摄入量,以保证其生长发育需求,增长体重,缩短住院时长,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郭立涛王亚娟胡晓明刘树静杨颖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造瘘术袋鼠式护理
给氧方式对暖箱内氧浓度和温湿度影响的研究
暖箱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早产儿提供适宜的外环境,同时可以进行氧疗。临床上一般采用暖箱内进风口给纯氧方式,有的单位采用暖箱内头罩给纯氧的方式,但各种给氧方式和不同的氧流量对暖箱内氧浓度、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缺乏了解。暖箱使用过程...
杨淑霞李莉刘树静余和欣崔艳华王秋月徐放生
文献传递
经锁骨下CVC并发新生儿多浆膜腔积液1例急救护理被引量:1
2018年
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技术在重症领域已经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是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静脉开放的最佳途径,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尤其适用于早产儿长期静脉营养治疗。但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也要明显高于成人[1-2],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
郭立涛胡晓明朱东喆刘树静
关键词:新生儿多浆膜腔积液中心静脉置管急救护理
新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塞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能量消耗和血气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徐放生周志轩张小梅杨淑霞刘树静郝春生李靖董声焕
关键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塞新生儿肺炎NCPAP能量消耗
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获得性感染的家庭护理中的高危因素,以期为新生儿期的预防保健、减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家庭护理方面因素的调查,包括看护者情况、家庭经济居住情况、护理卫生、喂养方面、家属患病情况等。调查由专人负责,遵循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结果:一共对11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得到完整问卷结果的共83例(72.2%)。83例患儿均为足月儿,其中男49例,女34例。原发感染灶分析:19例(22.9%)存在脐部感染、呼吸道感染26例(31.3%)、泌尿道感染14例(16.9%)、消化道感染10例(12.0%)、皮肤感染5例(6.0%)、感染灶不明确病例9例(10.8%)。发现脐部没有消毒或消毒不规范、奶瓶消毒不规范、哺乳前手卫生不规范、看护者患病、母亲严重乳腺炎继续哺乳等均为导致新生儿感染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高危因素;并且多数家庭具有2种或2种以上高危因素并存。结论:有效的防控可避免新生儿患严重感染性疾病,指导患儿家长或看护者进行合理正确的护理及对新生儿常见问题、多发疾病的宣教尤为重要,开展社区母婴卫生知识讲座及普及新生儿护理规范指导非常关键。
郭立涛张迪刘树静李颖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问卷调查影响因素
新生儿难治性先天性乳糜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先天性乳糜胸(CC)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难治性C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和随访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11例难治性CC患儿的起病日龄<28 d,入院日龄为1~103 d。其中男性患儿为6例,女性为5例;足月儿为8例,早产儿为3例,出生胎龄为31~40周;接受产前诊断为4例,合并胎儿水肿为3例。②临床表现:生后10 min内起病为7例,11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急促,患侧肺部呼吸音减弱,胸部X射线摄片、胸部CT或胸部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胸腔积液,其中双侧胸腔积液为7例,单侧胸腔积液(左侧)为4例,胸腔积液乳糜试验均呈阳性。③治疗方法:入院后,对11例患儿均进行保守治疗(饮食调节、呼吸支持、胸腔闭式引流、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抗感染治疗等)2~4周,失败后,对10例采用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射红霉素),其中7例患儿联合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单侧胸腔注射次数为1~7次,未同时联合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者,胸腔内单侧注射红霉素次数为3~7次。胸腔内注射红霉素过程中,4例患儿出现心率加快、烦躁,1例出现明显血糖浓度升高(18.8 mmol/L)。2例患儿行胸腔镜下探查术和乳糜瘘修补术。④转归:11例难治性CC经治疗后,均吸收好转,住院天数为40~73 d,其中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因怀疑气管食管瘘家长放弃治疗后失访。其余9例患儿出院后均无复发。结论难治性CC多见于足月儿,对其采取早期饮食调节、静脉营养、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奥曲肽静脉输注保守治疗2~4周无效的患儿,可联合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射红
陈瑛张迪李颖胡晓明米荣康利民刘树静郭立涛
关键词:乳糜胸红霉素奥曲肽微量注射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模式对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模式对降低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PIC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8例(2017年1月—2017年12月)及观察组48例(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照组行PICC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FMEA模式对PICC早产儿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失效模式危急值(RPN)评分、PICC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状况评估、用物准备不完善、消毒不规范、置管困难、固定不妥善、置管后日常照护等方面RP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流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护理模式能有效发现早产儿PICC置管期间相关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家属满意率。
刘树静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满意率
给氧方式对暖箱内氧浓度和温湿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给氧方式和暖箱密闭状态对早产儿暖箱内氧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台不同型号的早产儿暖箱,测定不同氧流量下,暖箱进风口给氧及暖箱内头罩给氧时,模型患儿鼻部的氧浓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结果氧流量在2L/min及10L/min时,采用暖箱进风口给氧可使模型患儿鼻部的氧浓度分别达到(24.36±1.75)%和(39.52±11.95)%,而采用暖箱内头罩给氧则可使模型患儿鼻部的氧浓度高达(38.91±1.37)%和(61.76±7.62)%(P<0.01);开放头部仓门暖箱内氧浓度下降1.08%~4.06%,变化不大(P>0.05);环境温度在25.5℃~26.5℃时,给氧方式、氧流量和暖箱密闭状态对暖箱内温度无明显影响;暖箱内相对湿度受环境相对湿度、氧流量和暖臬密闭状态影响.结论暖箱内头罩给较大流量的纯氧将导致氧浓度过高,不宜常规使用;适当提高环境相对湿度和氧气充分湿化对维持暖箱内相对湿度有益.
杨淑霞李莉刘树静余和欣崔艳华王秋月徐放生
关键词:给氧方式氧浓度暖箱温湿度相对湿度氧流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