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前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图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组织
  • 1篇多普勒组织成...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超急...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室
  • 1篇心室收缩
  • 1篇心室收缩功能
  • 1篇沙坦
  • 1篇衰竭
  • 1篇组织成像
  • 1篇左心
  • 1篇左心室
  • 1篇左心室收缩
  • 1篇左心室收缩功...

机构

  • 3篇滁州市第一人...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刘向前
  • 1篇张琼
  • 1篇张兰英
  • 1篇张涛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10例的ST段的变化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ST段抬高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5例和好转组5例,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和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结果:病死组中3例心电图ST段呈"墓碑型"抬高;2例呈"巨R波型"抬高;好转组患者心电图ST段呈"斜长型"1例,"新月型"2例,"水平型"1例,"弓背型"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平均发病5 h后,心肌酶谱发生改变,2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多出现ST段抬高现象,"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严重损伤的表现,病死率较高。
刘向前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
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以TDI技术检测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前叶瓣环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以M型超声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射血分数(EF),计算Sm与EF的相关性。结果Sm与EF呈正相关(P<0.01)。结论TDI技术测量Sm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较EF更敏感、更快捷。
张兰英刘向前张琼
关键词:多普勒组织成像二尖瓣环左心室
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压、心率,血清B型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86.67%)总有效率与对照组(6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33±4.92)mm vs(59.46±5.5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40.24±4.13)mm vs(46.95±4.87)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8.62%±7.13%)vs(42.4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血压、心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舒张压(75.36±3.54)mm Hg vs(85.47±4.09)mm Hg,收缩压(130.65±8.74)mm Hg vs(139.22±9.35)mm Hg,心率(76.72±10.56)次/分钟vs(82.59±11.34)次/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NP、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BNP(1.71±0.34)μg·L^(-1)vs(2.48±0.57)μg·L^(-1),hs-CRP(6.26±1.03)μg·L^(-1)vs(8.79±1.12)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用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刘向前张涛
关键词:厄贝沙坦螺内酯慢性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