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池诚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皮肤
  • 10篇皮肤镜
  • 5篇角化病
  • 4篇脂溢性
  • 4篇脂溢性角化
  • 4篇脂溢性角化病
  • 3篇细胞
  • 2篇点阵激光
  • 2篇点阵激光治疗
  • 2篇多维度
  • 2篇影像
  • 2篇影像特征
  • 2篇影像特征分析
  • 2篇色素性
  • 2篇色素性扁平苔...
  • 2篇素性
  • 2篇痤疮
  • 2篇痤疮瘢痕
  • 2篇瘢痕
  • 2篇维度

机构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6篇刘洁
  • 16篇池诚
  • 9篇晋红中
  • 9篇罗毅鑫
  • 8篇王诗琪
  • 4篇刘跃华
  • 2篇徐晨琛
  • 2篇马东来
  • 1篇朱晨雨
  • 1篇张舒
  • 1篇渠涛
  • 1篇舒畅

传媒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2018全国...
  • 1篇2016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溢性角化病的多维度影像特征分析
王诗琪刘洁刘兆睿池诚刘跃华晋红中
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皮肤镜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皮肤镜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17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的75处皮损的皮肤镜特征。结果 外阴硬化性苔藓皮损75处常见的皮肤镜特征为黄白色无结构区67处占89.3%,紫红色小球、斑片58处占77.3%,褐色或蓝灰色色素结构37处占49%,亮白色条纹30处占40%,不规则分布的点状21处占28%、线状44处占58.7%、发夹样5处占6.7%、逗号样10处占13%及树枝状血管15处占20%。3处(4%)皮肤镜下可见到玫瑰花瓣征,3处(4%)粉刺样开口,1处(1%)角栓。结论 外阴硬化性苔藓在皮肤镜下具有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小球、斑片、色素结构、多种形态血管等特征性表现。
罗毅鑫刘洁池诚王诗琪刘兆睿马东来晋红中
关键词:外阴硬化性苔癣病理过程
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高频超声及皮肤镜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描述脂溢性角化病(SK)的常见皮肤高频超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 - 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6例SK患者,对其50处SK皮损行50 MHz和20 MHz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检查。对SK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特征进行总结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50 MHz和20 MHz超声对SK的评估结果差异,并对SK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 SK皮损特征自上而下50 MHz和20 MHz超声表现分别为增强高回声(48处和39处,P = 0.007)、角质层块状或点状增强高回声(22处和11处,P = 0.019)、伴后方声影(34处和13处,P 〈 0.001)、皮损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46处和41处,P = 0.137)、皮损内不均质低回声(50处和47处,P = 0.079)和点状高回声(25处和2处,P 〈 0.001)、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40处和36处,P = 0.349)、皮损下方真皮回声减低(50处和28处,P 〈 0.001)。50 MHz超声对SK皮损的8个皮肤高频超声特征整体评价显著优于20 MHz超声(P = 0.002)。50处SK皮损常见皮肤镜下特征为边界清楚(50处),粉刺样开口(45处),沟嵴/脑回状模式(31处),发卡样血管(30处),多发粟粒样囊肿(24处),虫蚀状边缘(21处)和亮白色条纹(3处)。50 MHz和20 MHz超声下,SK皮损角质层块状或点状增强高回声与皮肤镜下粉刺样开口的简单匹配系数分别为42%(21处)和20%(10处),皮损内点状高回声与皮肤镜下多发粟粒样囊肿(〉 3个)的简单匹配系数分别为58%(29处)和48%(24处)。结论 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对SK皮损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50 MHz超声比20 MHz超声对SK的皮损成像更具优势。
王诗琪刘洁刘兆睿池诚刘跃华晋红中
关键词:病理过程皮肤表现
皮肤镜在损容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池诚刘洁
皮肤镜观察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病1例
2017年
患者女,21岁。面部褐色角化性斑疹15年余。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数个浅褐色环形斑疹,米粒至绿豆大,散在分布,偶有轻微瘙痒,未治疗。随年龄增长皮损数目增多,扩展至颈部及胸部,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浅褐色、褐色环形斑。日晒后皮损颜色加重。既往史: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见家系图(图1)。
罗毅鑫池诚刘洁
关键词:皮肤镜汗孔角化病
皮肤T细胞淋巴瘤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研究对CTCL传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同时,新型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策略也不断涌现,如局部外用他扎罗汀、瑞喹莫特,紫外线A联合新型光敏剂的光化学疗法和光动力治疗等。本文对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诗琪池诚刘洁
关键词:皮肤T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物理治疗
1550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1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痤疮瘢痕患者37例,应用1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采用Goodman&Baron痤疮瘢痕分级系统和Goodman&Baron痤疮瘢痕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43%(16/37)的患者Goodman&Baron痤疮瘢痕分级有改善,2%(1/37)的患者分级改善2级,41%(15/37)的患者分级改善1级。治疗后,92%(34/37)的患者Goodman&Baron痤疮瘢痕评分有改善,改善分数最高为13分,最低为0分,平均改善分数为3.24分。治疗中均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是治疗痤疮瘢痕安全、有效的方法。
罗毅鑫池诚刘洁
关键词:瘢痕痤疮点阵激光
脂溢性角化病的多维度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描述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的常见皮肤高频超声及皮肤镜特征,探讨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在SK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
王诗琪刘洁刘兆睿池诚刘跃华晋红中
关键词:皮肤镜高频超声影像特征多维度
文献传递
基底细胞癌的皮肤镜特征及鉴别诊断
刘洁张舒罗毅鑫池诚王诗琪舒畅朱晨雨渠涛晋红中
长链非编码RNA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在人类基因组中几乎全部核苷酸序列都被转录,但最终被翻译成蛋白质的序列不到2%,其余绝大多数序列被转录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
池诚罗毅鑫刘洁
关键词:非编码RNA皮肤疾病长链人类基因组转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