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艳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能源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 2篇石油
  • 1篇疫情
  • 1篇油价
  • 1篇中东石油
  • 1篇中国能源
  • 1篇中国能源安全
  • 1篇石油价格
  • 1篇世界能源
  • 1篇能源安全
  • 1篇能源供应
  • 1篇能源消费
  • 1篇铅锌矿区
  • 1篇铅锌矿区土壤
  • 1篇铅形态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生物有...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世纪国源...

作者

  • 5篇孙晓艳
  • 3篇段红梅
  • 2篇罗立强
  • 2篇孙晓艳
  • 1篇闫强

传媒

  • 2篇资源与产业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矿产保护与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化石能源供需格局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将改变能源格局。后疫情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对比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能源格局的影响和变化趋势,对支撑国家能源形势判断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内外能源智库专家观点的基础上,梳理并分析了新冠疫情对我国化石能源供需格局的影响,并通过设定不同情景(疫情情景、非疫情情景)对我国2020—2030年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能源格局将会呈现供需短期波动和长期渐趋稳定、能源转型(结构化、空间化)迎来机遇的变化。我国应在做好应对疫情挑战的基础上,抓住后疫情时代能源转型深化的新机遇,在能源转型、能源政策灵活性、油气核心需求保障、科技创新和国际能源合作等重要领域开展工作。
孙晓艳段红梅段红梅闫强
关键词:化石能源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在矿山环境评价中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重金属生态环境毒性的重要因素。生物有效性可为矿山土壤中重金属风险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提升评价质量。从厘清生物有效性概念入手,阐述了生物有效性研究方法的特性,评价了生物有效性在矿山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可以更好的评价重金属由土壤迁入植物的生态风险,更科学的确定重金属安全阈值,为矿山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孙晓艳孙晓艳
关键词:矿山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环境污染
世界能源格局变化中的中东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中东地区作为全球原油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的地区和世界大国博弈的关键地带,政策和局势的改变均影响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趋势,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首先通过分析国际能源体系来说明中东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成为大国博弈对象的原因。其次论述了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生产格局和能源消费格局发生的新变化,尤其是美国新推出的优先能源计划政策。最后从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2个方面论述能源格局变化中的中东因素,以及对于中国在油气开发方向、能源外交、能源运输通道的维护以及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启示。
段红梅孙晓艳
关键词:中东石油能源供应能源消费
中东乱局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中东地区是全球原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的战乱问题不仅影响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而且影响着全球的能源格局,进一步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首先分析了中东石油资源在全球的地位以及中国石油供应对中东地区的依赖性,然后通过分析中东地缘政治演变与国际油价相关关系、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石油价格的相关关系来研究中东乱局对中国石油市场的影响。最后,指出了中东乱局的现状与未来走势以及其对中国能源供给与能源通道的影响,中国对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和陆上的油气走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出于中国自身的石油安全环境因素考虑,中东应是中国能源外交的重中之重,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来构建有益于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关系。
孙晓艳段红梅
关键词:石油价格能源安全
利用μ-XRF和XANES研究铅锌矿区土壤铅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被引量:5
2018年
土壤中铅的可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受土壤中铅形态影响.本工作采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植物栽培、微区X射线荧光(μ-XRF)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研究了铅锌矿区土壤中铅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铅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可还原态>酸溶态>残渣态>可氧化态;(2)植物组织中铅浓度与土壤中酸溶态铅浓度呈一定相关性;(3)微米水平上,铅在土壤中呈非均匀分布,与Fe和Mn存在一定相关性;(4)土壤中铅的分子形态主要以Pb-goethite(铅-针铁矿为41%~46%)、Pb3(PO4)2(36%~55%)和Pb-Mn O2(铅-锰氧化物为3%~24%)形式存在.研究表明BCR、μ-XRF和XANES分析方法结果可以相互印证,均表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吸附和磷酸铅沉淀是降低铅生物有效性的主要机制.
孙晓艳孙晓艳罗立强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B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