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远志
作品数:
6
被引量:6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三峡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陈尔淦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系
周俊婷
三峡学院
魏富智
三峡学院
陈正兵
三峡学院
周瑞
三峡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理学
2篇
化学工程
1篇
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6篇
催化
4篇
催化剂
3篇
SIO
3篇
FE-CU
2篇
强酸
2篇
相互作用
2篇
环己醇
2篇
TIO
2篇
超强酸
2篇
程序升温还原
2篇
催化脱水
1篇
液化石油
1篇
液化石油气
1篇
一氧化碳
1篇
石油
1篇
石油气
1篇
晶态
1篇
环己烯
1篇
加氢
1篇
固体超强酸
机构
4篇
三峡学院
3篇
贵州大学
1篇
贵州科学院
作者
6篇
李远志
3篇
陈尔淦
2篇
周俊婷
1篇
魏富智
1篇
杨恒权
1篇
周瑞
1篇
陈正兵
传媒
2篇
三峡大学学报...
1篇
化学研究与应...
1篇
精细化工
1篇
贵州科学
1篇
荆州师专学报
年份
2篇
2000
1篇
1999
2篇
1998
1篇
1993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负载型非晶态催化剂Ru-B/TiO_2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2000年
本工作用浸渍法和沉淀法制得了两种负载型非晶态催化剂 Ru-B/Ti O2 [w( Ru) =5% ]。X射线衍射和差动热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了 Ru以非晶态形式存在 ,这两种非晶态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对苯和环己烯均具有很高的催化加氢活性并对 CS2 也有良好的抗毒性能 :在 90℃ ,0 .2 2 MPa条件下 ,苯在这两种非晶态催化剂上加氢生成环己烷的转化率分别为 99.4 %和 91 .0 % ;当环己烯中 CS2 的含量为 2 .5%时环己烯在这两种催化剂上的加氢转化率分别为 1 0 0 %和 31 .3%。
李远志
周瑞
关键词:
催化加氢
负载型
非晶态催化剂
苯
不同制备条件下SO_4^(2-)/TiO_2的性质及对环己醇催化脱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999年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42 - /TiO2 , 用脉冲色谱法就其对环己醇脱水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用正己烷作探针分子对其进行了差动热分析研究,发现沉淀温度、陈化时间。
李远志
陈正兵
杨恒权
周俊婷
毛传才
关键词:
超强酸
含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Ce_2O_3的制备及对环己醇催化脱水制环己烯的研究
被引量:48
2000年
在25 ℃下,将0-5 mol/L的氨水滴加到不同配比的二氯氧锆和硝酸铈( Ⅲ) 的混合溶液中,经过滤、洗涤,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三氧化二铈和二氧化锆的混合物,再经0-5 mol/L的稀硫酸浸渍1 h、过滤、100 ℃干燥1 h,最后分别在550、650 和700 ℃焙烧4 h 制得了一系列的含铈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2O3 。发现加入质量分数为0-5% ~2% 的三氧化二铈可使其对环己醇脱水活性显著提高,过高的酸强度不利于环己烯的生成,其中以550 ℃时焙烧制得的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2O3[ w(Ce2O3)= 1-5% ] 的催化活性及环己烯的选择性最好,在140 ℃下,环己醇的转化率为95-3 % ,环己烯的选择性高达100% 。并分别用正己烷和吡啶做探针分子对其进行了差动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0-5% ~2% 的三氧化二铈使SO42-/ZrO2Ce2O3 超强酸酸强度和酸总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李远志
魏富智
周俊婷
关键词:
超强酸
环己烯
TPR法对Co-Fe-Cu/SiO_2催化剂中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ll)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的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C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才使得Co-Fe-Cu/SiO2对H2与CO反应生成低碳烃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李远志
陈尔淦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相互作用
催化剂
Co+H_2在CO-Fe-Cu/SiO_2催化剂上转化成液化石油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93年
用共沉淀法制备CoO-Fe_2O_3-CuO/SiO_2催化剂,在微分反应器上对其催化活性进行考察,测试压力、温度、空速等诸因素的影响。获得在CO/H_2=1:2.270℃、20atm。空速为4300ml/g-Cat.hr条件下,CO转化率为78.9%,液化石油气的选择性较高。
李远志
陈尔淦
关键词:
催化剂
液化石油气
一氧化碳
TPR法对Co-Fe-Cu/SiO_2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1998年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对CO与H2合成低碳烃催化剂Co-Fe-Cu/SiO2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与铁的混合使钴、铁氧化物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少量铜的掺入使其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正是由于Co,Fe。
李远志
陈尔淦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相互作用
TPR
全文增补中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