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东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数据处理
  • 2篇土壤
  • 2篇专家系统
  • 2篇沉降
  • 2篇沉降观测
  • 1篇遥感
  • 1篇有机质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第一性...
  • 1篇陕北黄土高原
  • 1篇数据采集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净第一性生产...
  • 1篇黄土高原
  • 1篇光谱
  • 1篇光谱分析
  • 1篇NPP

机构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6篇孙东敏
  • 4篇焦彩霞
  • 4篇郑光辉
  • 3篇赏刚
  • 2篇赵显富
  • 2篇孔庆海
  • 1篇王颖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2005现代...
  • 1篇第二届全国交...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8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沉降观测实践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探讨
揭示沉降观测实践中面临的诸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沉降量确定、动态报表与动态绘图等问题,探讨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沉降观测成果科学、可靠,以及沉降观测全流程的智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赵显富孙东敏孔庆海赏刚
关键词:沉降观测专家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文献传递
反射光谱估算滨海土壤黏粒含量被引量:2
2016年
探明反射光谱估算土壤黏粒含量的成因是实现黏粒含量测定、提高估算精度的基础。该文以江苏省滨海平原的150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将测得的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平滑、一阶导数、连续统去除和倒数等数据变换,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方法估算黏粒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建模的影响波段,探讨反射光谱估算土壤黏粒含量的成因。结果表明,连续统去除光谱数据的SMLR分析估算精度最高,建模集和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41和0.750。360~900、1 800~2 490 nm是黏粒含量的重要建模影响波段,该建模影响波段主要包括铁离子(410 nm附近)、土壤有机质(500~800 nm)、层状硅酸盐中的结晶水(1 900 nm附近)、绿泥石和蛭石等黏土矿物(2 325 nm)的吸收特征波段;PLSR分析表明,1 400 nm附近回归系数出现的双峰特征源于高岭石的双峰吸收。黏粒中的黏土矿物、黏粒对铁离子的吸附特性以及黏粒与有机质的高度相关性是实现反射光谱估算滨海土壤黏粒含量的原因。
焦彩霞郑光辉赏刚孙东敏
关键词:土壤光谱分析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一体化专家系统研究
本文研究开发用于沉降观测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稳定性分析、变形预测预报、报表绘图等一体化专家系统.论述系统研究的目的、设计思想、功能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赵显富孙东敏孔庆海赏刚王颖
关键词: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专家系统
文献传递
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许多土壤属性有重要影响.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土壤有机质的快速测定是实现精细农业的基础.近几十年中,高光谱技术的发展为土壤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组成以及土壤水分、土壤质地的影响,室内光谱的估算结果总体较好;受大气、地表植被等影响,航空或卫星的成像光谱估算精度较低.星载成像技术的进步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估算精度,为快速、大范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遥感制图提供技术支持.
郑光辉王明江焦彩霞孙东敏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遥感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时空趋势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1992-2001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分析陕北黄土高原这一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该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其中以园地变化最大;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并与其自然地理分区基本吻合,由北至南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9 a来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利用方式日趋无序。
焦彩霞郑光辉孙东敏
关键词:土地利用陕北黄土高原
陕西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1981~2000年GloPEM光能利用率模型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中国县域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对陕西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总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多年平均NPP总量为1.59×10^14gC/a,单位面积年均NPP为771gC/(m^2·a)。20年来,陕西省植被年均NPP在波动中虽然有增加但总量仍呈减少趋势,即从1981年的1.55×10^14gC/a减少到2000年的1.50×10^14gC/a。陕西省单位面积年均NPP的空间分布格局显著,呈现出由南北向中部递增的趋势。陕西省年均NPP的空间变化明显,其中有43.4%的地区年均NPP增加,主要集中在陕南秦巴山区和关中平原;有56.6%的地区年均NPP减少,主要集中在陕北黄土高原。
焦彩霞郑光辉孙东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