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制素A对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A对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常规产检并生产的双胎孕妇350例.其中子痫前期孕妇55例(子痫前期组),正常孕妇295例(正常妊娠组),两组均在孕16周,20周,24周、28周、30周、34周、36周、产前1 d检测血清抑制素A水平,并分析抑制素A对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孕周增加,正常产妇组、子痫前期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均逐渐增加,但子痫前期组孕妇孕16周,20周,24周,28周,30周、34周、36周、产前1 d血清中抑制素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大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体重、初产妇比例、子痫前期病史、合并妊娠前高血压比例、孕前肥胖率、孕20周收缩压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妊娠前高血压、孕20周抑制素A是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独立危睑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孕20周血清抑制素A诊断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AUC为0.72,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74.5%。【结论】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在孕16周后血清中抑制素A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且孕20周血清抑制素A对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孙红艳王改华
- 关键词:先兆子痫
- 子痫前期孕妇血压和糖脂代谢水平对分娩后发生高血压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压和糖脂代谢水平对分娩后发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10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产妇100名作为对照组。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回访。分别记录入组时和回访时所有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产前及产后一般情况、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情况;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分娩后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长期服用避孕药史、产前BMI、产后BMI、产前收缩压、产前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前及产后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TC、TG、LDL—C[(4.51±0.48)mmol/L、(10.11±3.88)mU/L、1.64±0.65、(6.21±0.98)mmol/L、(3.51±1.35)mmol/L、(3.31±0.97)mmol/L,(5.21±1.08)mmol/L、(9.68±4.97)mU/L、2.34±1.48、(5.14±0.51)mmol/L、(1.41±0.79)mmol/L、(2.69±0.56)mmol/L]均高于对照组[(4.12±0.51)mmol/L、(8.19±2.99)mU/L、1.47±0.42、(5.91±1.01)mmol/L、(2.96±0.87)mmol/L、(3.01±1.01)mmol/L,(4.76±0.97)mmol/L、(7.25±3.96)mU/L、1.79±0.79、(4.99±0.39)mmol/L、(0.86±0.78)mmol/L、(2.46±0.4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38、3.690、2.069、2.005、3.225、2.015,2.917、3.600、3.089、2.200、4.661、2.961,P均〈0.05)。产前(OR=1.356,95%CI1.012—2.102)及产后BMI(OR=1.378,95%CI1.034—2.609)、产前FPG(OR:1.753,95%CI2.307—59.257)、产后空腹胰岛素值(OR=1.351,95%CI 1.810—112.267)、产前与产后收缩压差值(OR=1.247,95%CI 1.208�
- 李冰王改华付天芳
- 关键词:子痫前期血压糖脂代谢
- 联合检测HE4、β-HCG、DT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人附睾蛋白4(HE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HCG)、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一2019年5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妇科就诊的盆腔包块且拟行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分为良性组48例和卵巢癌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DTI数据及HE4、β-HCG表达水平,单独检测DTI、HE<、p-HCG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同时分析以上检测方法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组HE4、β-HC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卵巢癌组,良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扩散系数(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均明显高于卵巢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DTI、HE4、β-HCG单独检测,联合检测和单独检测DTI、HE<、(3-HCG 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0.934,0.918.0.838,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HE4、β-HCG、DTI对诊断卵巢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改华呼红英左侠田艺孙红艳
-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卵巢肿瘤
-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改善妊高症高危患者127例凝血功能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改善妊高症高危(PIH)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7例PI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3)。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PT、APTT、TT、FIB、D-D变化,记录两组妊高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高症发病12例,发病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例(39.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8,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PT、APTT、TT明显延长,FIB、D-D含量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TT明显延长,FIB、D-D含量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消化不良、胃痛及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94%,对照组发生此类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94%,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334,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PIH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妊高症的发生概率,改善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状态,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王改华孙红艳
-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妊高症凝血功能安慰剂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卵巢癌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125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根据病理情况及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单侧附件切除术;(2)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术;(3)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同时给予分期手术。记录患者手术分组情况,术后随访及复发情况;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125例患者中,行单侧附件切除术者53例,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术者39例,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同时给予分期手术者3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化疗治疗。术后随访2年,复发9例,均为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术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月经回潮,术后1年内月经正常者96例(76.80%);月经无规律者29例(23.20%)。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403,P=0.009)。单侧附件切除组与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分期手术组比较,单侧附件切除组月经正常者45例(84.91%),明显高于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分期手术组的57.58%(χ2=7.979,P=0.005)。术后成功受孕者52例,妊娠成功率41.60%;未受孕者73例(58.40%)。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4.600,P=0.000)。三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619,P=0.000;χ2=13.539,P=0.000;χ2=9.611,P=0.002)。结论:单侧附件切除术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孙红艳王改华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月经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