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斌
- 作品数:23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硼化镧掺杂对碳/碳纤维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的影响
- 讨论了在500℃和2000℃热处理的硼化镧掺杂碳/碳纤维复合材料(LaB6-C/C) 的氧化行为。该实验条件下,LaB6在600℃时开始氧化,其氧化过程持续到1300℃。在500℃处理后,LaB6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性,并...
- 王若钉郑国斌董显林佐野秀明内山休男
- 关键词:掺杂碳纤维复合材料
- 镀银碳纤维的热处理行为
- 1990年
- 本文就化学镀银碳纤维在600~750℃之间的热处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较厚的镀层(~2μm)热处理后基本没有球化凝聚,只是由于夹杂物以气体逸出时造成许多小孔隙。而较薄的镀层(<0.5μm)在高温(>650℃)处理后镀层发生大量球化。因此,为使镀层最有效地改善CF与Al的润湿,镀层应具有一定厚度(~0.5μm)复合应在较低的温度(<650℃)下进行。实验还发现,热处理不使CF友生降解,其拉伸强度仅有很小的降低。
- 成会明王作明周本濂郑宗铣郑国斌师昌绪
- 关键词:镀层
- 用聚碳硅烷分解法在碳纤维上涂覆碳化硅涂层
- 郑国斌沈祖洪
- 关键词:碳纤维涂复金刚砂硅烷类聚碳硅烷
- 浅谈CVD与碳素
- 沈祖洪杜海峰郑国斌
-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化学反应碳素制品
- C_(60)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 1992年
- 人们很久以来一直认为纯碳只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坚硬无比的金刚石,另外一种是石墨。但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纯碳的第三种形态,这是一族具有笼形结构的碳分子,称为富勒烯,C_(60)是其中的一个最稳定、最对称的分子,具有足球形的结构,所以也称为巴基球。由于这种奇特的结构,科学家们期待这类分子会有许多独特的优异性质。
- 郑国斌沈祖洪王作明
- 关键词:碳C60
- SiC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丝的机械性能及其界面特性被引量:1
- 1992年
-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碳化硅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丝的拉伸强度影响,结果表明:500℃热处理2h及550℃热处理1h后使复合丝的拉伸强度提高,600℃以上的热处理都使复合丝的拉伸强度下降,通过测量从复合丝中分离出来的纤维强度,表明碳化硅涂层对碳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用电子探针及能量损失谱分析了C/Al界面的稳定性。
- 陈新国郑国斌沈祖洪杜海峰
- 关键词:碳纤维SIC涂层
- 流动催化法连续制备碳纳米管及其形态和结构的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以二茂铁作为催化剂来源、以苯作为碳源、氢气和氩气分别作为载气和稀释气体,在1100℃连续地合成了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生成分二个过程:催化生长和表面无定形碳的生成.所得到的碳纳米管的内径为3~6nm,而外径约为20~70nm碳纳米管的外径随气体流速的增加而变细,在较细的碳纳米管中观察到了由催化生长而成的具有光滑薄壁的原始碳纳米管.生成的碳纳米管的长度达数十微米、直径较均匀,其端部大多为圆形,但也观察到其他的形状的端部.
- 郑国斌施益峰冯景伟郭景坤
- 关键词:碳纳米管二茂铁
- 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合成单壁碳纳米管被引量:8
- 2003年
-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二茂铁为催化剂前驱体,利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在850~1160℃连续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此过程中,以由TEOS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硅颗粒和二茂铁分解得到的铁颗粒在气流中直接形成的复合粒子作为催化剂,二氧化硅作为铁颗粒的载体。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在所得到的产物中SWNTS的含量约为10%;其直径为1~2nm。
- 施益峰全慧娟郑国斌
-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正硅酸乙酯
- 新型三维碳纤维增强剂的研究
- 1994年
- 新型三维碳纤维增强剂的研究郑国斌,沈祖洪,杜海峰,张蓉晖(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一、前言碳纤维具有高的比模量、比强度等优良性能,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组元受到重视,其性能和产量都不断地得到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只有一个主...
- 郑国斌沈祖洪杜海峰张蓉晖
- 关键词:碳纤维增强剂铁催化剂
- 用聚碳硅烷分解法在炭纤维表面涂覆碳化硅涂层
- 1991年
- 本文用聚碳硅烷(PCS)分解法在炭纤维表面上涂覆碳化硅涂层。并将这种涂层与CVD法得到的碳化硅涂层相比较。发现前一种涂层较为粗糙,均匀性较差,结晶性很差,因此其氧化性能低于后者。涂覆0.1μm厚的涂层后,两种涂层都使炭纤维的强度损失40%左右,但PCS—SiC涂层与炭纤维的结合强度较低。
- 郑国斌沈祖洪
- 关键词:炭纤维碳化硅涂层聚碳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