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睿

作品数:5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胶质
  • 12篇细胞
  • 9篇肿瘤
  • 9篇胶质瘤
  • 7篇神经导航
  • 7篇手术
  • 6篇成像
  • 5篇细胞瘤
  • 5篇母细胞
  • 5篇母细胞瘤
  • 5篇胶质母细胞
  • 5篇胶质母细胞瘤
  • 5篇高血压
  • 5篇出血
  • 5篇磁共振
  • 4篇预后
  • 4篇预后模型
  • 4篇张量成像
  • 4篇神经内镜
  • 4篇神经鞘瘤

机构

  • 34篇山西省人民医...
  • 2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49篇成睿
  • 35篇吉宏明
  • 27篇王春红
  • 7篇吴昊
  • 6篇张世渊
  • 6篇马久红
  • 4篇魏尧
  • 3篇郭建忠
  • 3篇姚晓辉
  • 3篇张刚利
  • 2篇沈波
  • 2篇段虎斌
  • 2篇吉磊
  • 2篇王力军
  • 2篇郝强
  • 1篇贾贵军
  • 1篇甄自刚
  • 1篇邹鹏
  • 1篇沈建康
  • 1篇贺宇波

传媒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国际神经病学...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1篇2020
  • 8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经验总结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颈内动脉(ICA)破裂后的发生原因、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救治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探索在神经内镜及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术中ICA破裂的病情和治疗,均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CA破裂后给予明胶海绵及无菌棉片填压。然后行头颅CT及DSA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果术后3例复查头颅CT示颅内严重出血,未行进一步治疗而死亡。余5例均行头颅CT及DSA检查,显示颅内海绵窦段ICA破裂,给予球囊栓塞患侧颈内动脉4例,其中2例最终痊愈,1例后期出现脑积水,大脑半球缺血等致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最后1例在不能球囊栓塞及覆膜支架治疗的情况下,在神经内镜联合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取出鼻腔填塞异物,并修补ICA破裂口,最后痊愈出院。出院的4例均随访,2例痊愈患者随访至术后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脑缺血等异常;植物状态生存患者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仍未见改善;最后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一般状况良好,视力较术前略改善,但仍有肿瘤残余,建议进一步行假性动脉瘤栓塞及肿瘤切除。结论熟悉解剖及术中规范操作是预防ICA破裂的关键因素。术中ICA破裂后在内镜下及介入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ICA破口,可作为一项为患者提供后续治疗缓冲的方法。
姚晓辉吉宏明张世渊成睿甄自刚沈波
关键词:垂体腺瘤颈内动脉破裂复合手术手术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1年
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是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的混合体,在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发展过程中起不同作用,实现对每一种细胞特异性分离成为研究其功能的基础。随着科技发展,出现很多分离细胞的新技术,如磁性细胞分选法(magnetic cell sorting,MCS)、激光显微解剖术(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微流控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研究提供很大帮助。
耿新任翔王春红成睿吉宏明
关键词:胶质细胞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治疗组90例(导航内镜微创组),采用颞瓣小骨窗显微镜手术组50例(显微镜组)。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术中扩大去骨瓣比例、二次手术比例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导航内镜微创组和显微镜组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2.4±9.5)%和(81.3±11.6)%,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0±15.3)ml和(230.0±24)ml,P<0.05],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9±0.5)h和(2.6±0.8)h,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1.4±2.4)d和(13.4±2.6)d,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4.25±0.85)万元和(4.88±0.90)万元,P>0.05],术中扩大去骨瓣比例[分别为3.33%和4.00%,P>0.05],术后少量渗血比例[分别为(27.8±4.3)%和(30.0±4.0)%,P>0.05],二次手术比例[分别为4.44%和4.0%,P>0.05],随访6个月MRS评分[分别为3.4±1.3和4.4±1.2,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内镜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高效、预后佳,效果较好。
程刚张世渊贾禄郭宇宏刘小军成睿杨晓晨李晓捷霍宇琪马久红张秀峰
关键词:神经导航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子分型预测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胶质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诊断除手术病理外多依据磁共振检查。传统磁共振检查以图像形式呈递信息,以肿瘤强化范围及瘤周水肿为主要描述对象,基于人眼识别及临床经验对肿瘤性质进行判断。在不强化胶质瘤及治疗相关改变的鉴别方面受很大程度的限制。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兴的体内分子自体显像技术将传统解剖成像延伸到活体代谢成像、pH成像和其他亚型,拓展了磁振分子成像的新领域,提供了疾病诊断、治疗甚至预防的新手段。目前该技术尚处研究中,现就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的基本原理、常用定量方法、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不足及展望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钧豪苏一飞成睿王春红王春红
关键词:胶质瘤
WHOⅡ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1I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理学确诊为WHOⅡ级的脑膜瘤患者84例,随访其复发情况,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8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105个月,中位时间为72个月(P25:55,P75:82),无复发生存期为24~94个月,中位时间为57个月(P25:48,P75:75)。共30例(35.7%)复发。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57岁、最大直径〉5em,部分切除、Ki-67表达≥8%的WHOⅡ级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为10.0%(2/20),未接受者为43.8%(28/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RR=18.936,95%CI:2.112~169.773)、年龄(RR=0.238,95%CI:0.065—0.868)、肿瘤切除程度(RR=3.082,95%CI:1.013~8.137)、Ki-67表达水平(RR=13.377,95%CI:2.293~78.045)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HOⅡ级脑膜瘤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高龄、肿瘤体积大、肿瘤非全切除及Ki-67高表达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可考虑早期给予放射治疗,缩短复查周期。
王力军马久红成睿王春红吴昊贾贵军吉宏明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
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B超检查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 B 超检查对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入路、切除范围及功能保护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术中 B 纠正脑移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胶质瘤进行空间三维定位,并使用术中 B 超进行辅助操作及了解肿瘤与周围血管位置关系。结果24例患者患者中,神经导航脑移位2~10 mm,平均4.7 mm,术中使用 B 超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全部精确定位病灶;术后24 h 核磁共振检查证实,21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患者功能改善者20例,未改善者2例,术后偏瘫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 B 超检查可纠正脑移位,提高功能区胶质瘤的精确定位,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魏尧吉宏明贺宇波马久红成睿郭建忠
关键词:神经导航功能区胶质瘤脑移位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成睿吉宏明
DTI重建面听神经辅助前庭神经鞘瘤手术
张刚利成睿王春红郭建忠吉宏明
代谢导向靶点在脑肿瘤活检中的应用进展
2022年
脑肿瘤是一组从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治疗方法到预后均具有异质性的疾病,其中以胶质瘤和转移瘤最为突出。在临床工作中,获取病理诊断至关重要,而活检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配合现有的导航设备,可以实现特定部位的精准活检,但由于人为因素、肿瘤异质性、标本量不足等影响,即使是超高精度的立体定向活检有时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病理信息。目前关于肿瘤代谢的成像技术较多,已经有大量研究利用代谢相关影像技术选择活检靶点,现就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苏一飞成睿成睿吉宏明
关键词:脑肿瘤活检核医学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2年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系统肿瘤,中位总生存期为9~15个月。自噬是细胞在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的过程,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autophagy 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s,ATLs)是一类新兴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GBM患者中筛选具备预后价值的ATLs,并构建预后模型。
牛晓辰张学敏王春红成睿方一萍吉宏明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神经系统肿瘤预后价值恶性程度预后模型自噬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