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政亭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地质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下水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化学特征
  • 2篇水文地球
  • 2篇水文地球化学
  • 2篇水文地球化学...
  • 2篇水岩
  • 2篇水岩作用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质工作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环境问题
  • 1篇地质问题
  • 1篇洞口滑坡
  • 1篇断裂带
  • 1篇整治措施

机构

  • 6篇安徽省公益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环...
  • 1篇安徽省勘查技...

作者

  • 6篇管政亭
  • 3篇刘海
  • 3篇赵国红
  • 1篇魏伟
  • 1篇黄健敏
  • 1篇沈军辉
  • 1篇赵国红
  • 1篇王旭东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安徽地质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徽省露采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工程治理措施分析
2019年
安徽省露采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与植被资源破坏、水土流失、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实施边坡危岩清理、降坡卸载、地形平整、覆土、边坡和底盘复绿、实施截排水工程和其他相关辅助工程等,可消除露采矿山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土地使用功能。
管政亭赵国红
关键词:露采矿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水质评价
2024年
为研究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和地下水质量.在郯庐断裂带周边的江淮波状平原区、沿江丘陵平原区和皖西山地共采集了86组地下水,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分析、饱和指数、氯碱指数和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开展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评价了地下水的质量.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周边浅层地下水呈弱碱性,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和HCO_(3)-Na·Ca型为主.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引起Na+富集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地下水整体质量较好,但受到一定程度人类活动的污染,江淮波状平原和沿江丘陵平原大部分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研究结果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周边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刘海魏伟宋阳徐洁管政亭黄健敏赵国红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岩作用水质评价
穿越古滑坡川主寺隧道施工地质问题及整治措施被引量:15
2012年
由于在勘察设计阶段对地质条件的认识不足,或者因改善公路线型的要求,穿越大型古滑坡体的隧道工程难以避免。川主寺隧道即是一个穿越了大型古滑坡体的公路隧道。文章以该隧道赋存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初步讨论了古滑坡的基本特征,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穿越该古滑坡隧道建设中出现的洞口滑坡以及碎裂围岩坍塌等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其研究成果对于穿越古滑坡隧道的修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海沈军辉魏伟管政亭
关键词:地质问题洞口滑坡围岩坍塌整治措施
安徽省水工环地质工作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被引量:4
2017年
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面对生态文明强省建设的需要,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仍显不足。在分析安徽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赵国红管政亭王旭东
关键词:水工环
浅谈自然恢复在安徽省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2024年
自然恢复已作为生态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应用于安徽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但人们对自然恢复方法的认知却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四个采用自然恢复方法进行修复的废弃矿山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然恢复需具备一定条件,同时人工干预和技术支持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为自然恢复提供辅助作用。自然恢复具有经济投入小、再次干扰破坏小等优势,对安徽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政亭赵国红宋阳费雅洁
关键词: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人工干预
淮南煤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5
2023年
为厘清淮南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采集115组地下水和30组地表水样品,基于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矿物稳定场图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其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南煤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呈弱碱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优势阴阳离子为HCO_(-)_(3)、Ca^(+)和Na^(+).HCO_(3)-Ca型和HCO_(3)-Ca·Na·Mg型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阳离子交替吸附和蒸发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岩作用以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为主,碳酸盐岩的溶解制约Ca^(2+)、Mg^(2+)和HCO^(-)_(3)等离子的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中Cl-、SO_(4)^(2-)、NO^(-)_(3)和Ca^(2+)受人类活动造成的外源输入影响.淮南煤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组分受到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刘海康博管政亭宋阳柴义伦
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岩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