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方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病毒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病原学
  • 4篇登革热
  • 3篇抗体
  • 3篇病例
  • 2篇血清
  • 2篇犬病
  • 2篇综合征
  • 2篇聚集性
  • 2篇狂犬
  • 2篇狂犬病
  • 2篇狂犬病病毒
  • 2篇胶体金
  • 2篇病原学诊断
  • 1篇蛋白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流行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机构

  • 1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怀化市疾病预...
  • 2篇永州市疾病预...
  • 2篇邵阳市疾病预...
  • 2篇祁阳县疾病预...
  • 1篇湘南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长沙市疾病预...
  • 1篇包钢集团第三...

作者

  • 12篇何方玲
  • 9篇蔡亮
  • 8篇湛志飞
  • 8篇胡世雄
  • 8篇高立冬
  • 7篇杨浩
  • 4篇张恒娇
  • 4篇孙倩莱
  • 3篇张红
  • 3篇刘佳惠
  • 2篇陶晓燕
  • 2篇李广兵
  • 2篇罗垲炜
  • 2篇曾舸
  • 2篇蒋永林
  • 1篇王力华
  • 1篇刘建高
  • 1篇岳文芳
  • 1篇黄一伟
  • 1篇李俊华

传媒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种群划分情况及防控形势分析
2022年
目的 更新湖南省流行的狂犬病病毒(RABV)种群类型及进化特征,分析研判湖南省狂犬病疫情防控形势。方法 对湖南省2012—2017年收集的犬脑组织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或者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全序列(1 353 bp)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并与我国7个RABV种群的代表株一起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新测的25株湖南省RABV毒株的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1.9%~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3.6%~100%;种群划分结果显示其中84%(21/25)的毒株为ChinaⅠ群,4株为ChinaⅡ群,未监测到2010年前在湖南流行的China Ⅲ群和China Ⅴ群。结论 湖南省RABV流行种群类型未增加,且局限于我国两个主要的犬源种群。切实加强犬的管理,尤其是农村犬的管理和免疫工作,才能进一步控制湖南省狂犬病疫情。
杨晓晨陶晓燕何方玲王娟蔡亮戴纪强朱武洋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种群
湖南省2018年登革热本地暴发流行病学和病毒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对湖南省2018年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研究。方法对报告的8例疑似登革热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对病例密切接触者搜索出的186例疑似登革热病例和发热病例开展病原学监测,应用C6/36细胞对病例急性期血清开展病毒分离,对15株登革病毒株E基因测序,分析病毒的血清型别和基因亚型,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可能的传播来源。在疫点开展蚊媒密度应急监测和健康人群回顾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8例疑似病例血清标本,6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4例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186例疑似登革热病例,96例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分离到登革病毒株64株,经鉴定全部为登革病毒2型全球型,来源于广东和浙江省的可能性较大。应急蚊媒密度监测,疫点布雷图指数最高达65,具有极高的登革热传播风险。回顾性调查377名健康人群进行登革热抗体水平监测,IgG抗体阳性率为0.53%(2/377)。结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遗传分析提示,湖南省2018年本地暴发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由单一的登革病毒2型全球型引起。
蔡亮张恒娇何方玲奉雅乐胡世雄王娟刘富强蒋永林谭夏林潘海明唐宾彬杨浩龙浩宇湛志飞高立冬
关键词:登革热病原学分子特征
2017—2022年湖南省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湖南省登革热流行特征,为湖南省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2年湖南省登革热病例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登革热疫情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以及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2年湖南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943例,其中输入病例514例(占54.51%),本地病例429例(占45.49%),死亡1例;发病高峰集中在8—11月(746例,占79.11%);病例涉及14个市(州)108个县(市、区)。输入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2.70:1,高于本地病例的男女性别比(1.01:1)。输入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9(30,50)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341例,占66.34%),职业以农民、商业服务、工人为主(365例,占71.01%);本地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6(33,55)岁,主要集中在30~69岁(309例,占72.03%),职业以农民、离退人员、学生、家务及待业为主(307例,占71.56%)。输入病例从发病到诊断的时间中位数为5(2,7)d,长于本地病例的4(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76,P<0.05)。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自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境内输入病例主要来自广东、云南和广西等省份。结论湖南省登革热疫情具有明显的输入性和季节性特征,各级疾控机构在流行季节应及时开展传播风险评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蚊媒密度,避免发生流行与暴发。
刘子言戴志辉湛志飞杨浩孙倩莱王娟卜哲妮何方玲陈生宝刘荣娇林慧君罗垲炜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
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被引量:39
2020年
目的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孙倩莱李作超谭夏林蒋永林陈伯中李谋壹肖琦徐善松方虹英吴青春杨浩黄超洋罗垲炜何方玲胡世雄高立冬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传播链潜伏期
湖南省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发现与病原学诊断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确认湖南省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疫情。方法采集病例和同行人员的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病例血清标本CHIKV核酸阳性,5名同行人员中有1人血清标本CHIKV核酸阳性。基因序列Blast比对显示与CHIKV序列同源性>99%。系统进化树显示感染CHIKV属于ECSA基因型。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确定了湖南省首起输入性CHIK疫情。
何方玲张恒娇王娟何舰龙绪湘刘蓓杨锐胡世雄湛志飞蔡亮高立冬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病毒系统进化树基因型
2008-2016年湖南省登革热病例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2008-2016年湖南省登革热病例及病原学监测结果,阐明近年湖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湖南省2008-2016年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析,对蚊媒监测中采集的蚊虫开展登革热等虫媒病毒分离和检测,对2802例健康人群开展IgG抗体水平检测和分析,对实验室确诊病例开展登革热病毒血清型分型,对部分毒株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2008-2016年湖南省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56例,20~50岁占病例总数的71.37%,14个市州均有病例分布;327600只白蚊伊蚊登革热等虫媒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未分离到登革热病毒;2802例健康人群登革热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6.71%,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P=0.001);36例输入性病例存在4个血清型,DENV-1占63.89%,系统发生树提示DENV-1病毒主要来源于广东。结论湖南省无本地登革热感染病例,输入性病例以DENV-1血清型为主,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较高,存在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流行的风险。
蔡亮孙倩莱何方玲张红胡世雄曾舸杨浩王娟刘佳惠邓志红湛志飞高立冬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抗体水平血清分型
一起一犬伤7人事件的狂犬病病原学诊断及中和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一起一犬伤7人狂犬病突发事件进行病原学诊断,监测暴露后预防处置(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后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RVNA)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伤人犬犬脑组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FA)、巢式PCR法进行病原学诊断,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基因特征,与疫苗株进行同源性比较。采集暴露病例第0天、14天、40天血清,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检测RVNA滴度。结果DFA法、巢式PCR法检测犬脑组织大脑、小脑、海马回均为阳性,病毒属于狂犬病病毒G1型,与疫苗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86%以上。血清RVNA均能在0~14 d内呈显著性的增高,效价最低的5.78 IU/ml、最高的26.15 IU/ml,第40天时,效价最高的达51.96 IU/ml。经过1年的随访,7例犬伤者都没有患狂犬病。结论狂犬病暴露后及时进行规范的PEP,能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蔡亮于鹏程李四海何方玲杨浩陶晓燕李广兵刘佳惠张红胡世雄湛志飞王力华高立冬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病原学中和抗体
2009-2019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掌握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9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结果2009-2019年湖南省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70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5/10万。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各市州病例发病日期距离就诊日期中位数集中在3~5 d,就诊日期距离诊断日期中位数集中在0~2 d。病例症状以轻型、中型为主(82.45%)。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发热(93.49%)、乏力(91.57%)、起病急(85.39%)等多见。相关暴露因素中,主要有鼠或鼠排泄物接触史。2009-2019年各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3.22%,室内鼠密度3.47%高于野外(1.77%,χ^(2)=648.794,P=0.000)。鼠肺标本HFRS总抗原阳性率1.75%,4个监测点HFRS的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5,P=0.000),双峰县鼠病毒携带率最高,邵东县鼠病毒携带率最低。结论近年来湖南省出血热疫情出现上升趋势,汉城型和汉滩型混合分布,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不够及时,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民众自我保护和及时就诊意识。
孙倩莱张苏蕾曾舸蔡亮何方玲王娟张恒娇杨浩胡世雄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宿主动物
463例疑似登革热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463例疑似登革热病例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了解NS1抗原、IgM/IgG抗体及病毒核酸在不同病程的产生规律。方法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GICA)和荧光免疫层析法(fluorescence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FICA)检测NS1抗原,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GICA检测IgM和IgG抗体,分析不同病程抗体产生规律。用Real-time RT PCR检测病毒核酸,了解不同病程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分布。结果 463例疑似登革热病例实验室确诊353例。353例病例在发病的0~3 d内以核酸的检出率最高,达97.08%(133/137);其次是NS1抗原,检出率为91.97%(126/137);在发病的8~14 d内NS1抗原和IgM抗体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均为78.94%(45/57);病程≥15 d NS1抗原、IgM抗体、IgG抗体、核酸的检出率分别为58.06%(18/31)、61.29%(19/31)、54.84%(17/31)、87.10%(27/31);GICA与FICA检测NS1抗原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分别为94.88%(278/293)、85.00%(51/60)、93.20%(329/353),kappa值为0.768,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登革病毒NS1抗原和核酸在感染早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一致性;IgM/IgG抗体随病程延长检出率增高,在发病的第二周后检出率最高;GICA与FICA检测NS1抗原均适合基层早期诊断与筛查。
蔡亮张恒娇何方玲王娟胡世雄李亮岳文芳湛志飞高立冬马海玲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登革病毒
汉坦病毒Hunan03株S基因克隆、表达及核蛋白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构建汉坦病毒Hunan03株核蛋白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核蛋白表达,研究核蛋白的免疫性及免疫反应性。方法设计特异性扩增汉坦病毒Hunan03株S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引物,RT-PCR扩增,产物克隆到pGM-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TOP10,应用蓝白斑筛选、酶切、PCR鉴定,定向克隆到pGEX-6p-2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StarTM(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柱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建立间接ELISA法对核蛋白的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进行评价。结果 PCR扩增S基因ORF区域产物大小约1 306bp,重组载体pGEX-6p-2-S经双酶切、PCR、测序鉴定提示构建成功;在37℃,IPTG浓度为0.8mmol/L诱导5h的条件下,表达出最高量的相对分子量约74kDa的GST-NP融合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法检测GST-NP融合蛋白免疫后的新西兰兔血清,IgM抗体滴度达1∶8 000,IgG抗体滴度达1∶16 000。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的汉坦病毒S基因重组表达载体,获得了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的核蛋白,为后续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蔡亮张红高立冬刘建高覃迪何方玲刘佳惠邹义洲李俊华
关键词:汉坦病毒S基因原核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