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健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点源
  • 3篇点源污染
  • 3篇污染
  • 3篇非点源
  • 3篇非点源污染
  • 2篇泥沙
  • 1篇氮污染
  • 1篇多泥沙河流
  • 1篇需氧量
  • 1篇氧量
  • 1篇引水
  • 1篇引水工程
  • 1篇淤积
  • 1篇原状
  • 1篇沙棘
  • 1篇沙棘柔性坝
  • 1篇水保
  • 1篇水工
  • 1篇水工程
  • 1篇水土

机构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陕西省水利电...
  • 1篇黄河上中游管...

作者

  • 5篇刘健
  • 4篇李怀恩
  • 3篇张涛
  • 3篇李家科
  • 2篇杨涛
  • 2篇马苏文
  • 1篇毕慈芬
  • 1篇秦耀民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陕西水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暴雨径流过程监测的渭河非点源污染特征及负荷定量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2006年6—12月,对渭河临潼水文站断面5次暴雨洪水过程和3次基流的原状水和上清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洪水期间,SS,浑水COD,浑水TP,NO2—N,NO3—N,浑水总氮(TN)等指标监测值都远大于基流监测值。浑水中COD,总磷(TP),TN监测值高与表层土壤中天然腐殖质有关。上清液中TN和TP分别以水溶性氮和固态磷为主,浑水中COD,TP,TN与SS有很好的相关性。采用平均浓度法计算了各指标的非点源污染平均浓度,运用水质水量相关法建立了各指标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地表径流量的相关方程。将以上两种方法所得非点源污染平均浓度和相关方程分别用于1991—1999年临潼断面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的结果表明,基于该监测数据的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李家科李怀恩刘健张涛杨涛马苏文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基于SWAT模型的渭河流域非点源氮污染分布式模拟被引量:24
2008年
以渭河华县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应用SWAT模型对该区域的径流、泥沙及氮污染负荷的产生与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利用华县站1987-1988年的实测月径流、泥沙和污染物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用1989-1990年的实测月径流、泥沙和污染物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可用于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计算。利用率定好的模型对不同典型年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对该区域的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负荷的时空产生与输出特点进行了分析,为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李家科刘健秦耀民李怀恩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渭河流域参数率定
延安黄河引水工程水保防治措施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分析该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布设,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蓄水保土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延安黄河引水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设计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并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刘健
关键词:水土流失
多泥沙河流水质监测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多泥沙水体的水质监测和评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对渭河临潼水文站采集的洪水期和非洪水期含泥沙水样分别进行不同保存和预处理情况下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原状水COD、TN和TP随水体含沙量的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上清液和过滤液COD、TN和TP随水体含沙量的增大呈微下降趋势。保存方法对原状水监测值影响较大,其影响随含沙量的增大逐渐增大;对上清液和过滤液影响较小,其影响随含沙量的增大逐渐降低。提出原状水水质监测值可作为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和非点源负荷总量的计算依据;上清液水质监测值可作为水质评价以及水污染控制中水体中有效污染物总量和有效非点源负荷总量的计算依据。过滤液监测值可作为水体中溶解性污染物负荷总量的计算及其水质评价的依据。最后对各场洪水污染负荷总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总量进行了实例计算。
李家科李怀恩刘健张涛杨涛马苏文
关键词:泥沙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非点源污染
沙棘“柔性坝”对沟道土壤粒径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沙棘"柔性坝"取得了良好的拦沙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对沟道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种植沙棘"柔性坝"的沟道内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土壤颗粒级配,同时与一条未种植沙棘的小支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未种植沙棘的沟道相比,由于沙棘的生长及其对坝内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坝内淤积的泥沙整体上呈细化趋势,上游断面处此变化最为明显;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单个坝体内泥沙淤积无明显规律;由于沙棘"柔性坝"的存在,沟道内泥沙粒径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减趋势,且沙棘对粒径大于0.25 mm的粗颗粒泥沙具有较好的分选效果。
张涛李怀恩刘健毕慈芬乔旺林
关键词:砒砂岩地区粒径分布泥沙淤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