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山地
  • 2篇秦巴山地
  • 1篇地表
  • 1篇地表反照率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带性
  • 1篇压面
  • 1篇亚热带
  • 1篇夜温
  • 1篇增温
  • 1篇增温效应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山体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暖温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响应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标准化研...

作者

  • 4篇赵芳
  • 4篇赵芳
  • 1篇高昂
  • 1篇张百平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秦巴山地NPP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多维地带性与暖温带-亚热带界线被引量:12
2021年
秦巴山地位于我国的南北过渡带,对我国生态地理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索秦巴山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的时空格局及其气候响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我国暖温带-亚热带界线的具体分布提供新的佐证,基于2000—2015年的MOD17A3的地表植被NPP数据和秦巴山地93个气象站点数据,从经度、纬度、海拔、坡向多个维度研究了秦巴山地地表植被NPP的分布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00—2015年,(1)秦巴山地中低山地区,自北向南随纬度降低,地表植被多年平均NPP呈现增加的趋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年均NPP与温度的关系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转折点出现在汉江;与降水的相关性减弱。(2)自西向东多年平均NPP值先增加后减少,秦岭一线地表植被年均NPP与温度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与降水主要呈正相关,相关性先增加后减少。(3)随高度的增加,秦巴山地多年NPP值及增长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4)秦岭和大巴山多年平均NPP均呈现增加趋势,但是秦岭增长较大巴山更明显;2000m以下,秦岭南坡增长率明显高于北坡,大巴山北坡增长率明显高于南坡;2000—3000m,秦岭南北坡差异较小,但是大巴山差异明显;中山地区(1000—2500m),秦岭年均NPP与气温呈负相关,而大巴山则呈现正相关或弱相关;秦岭地区年均NPP与降水的相关性整体强于大巴山地区。这就意味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对秦岭植被尤其是中低山地区的植被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对大巴山则有利,而前者植被生长主要与降水增加有关。这也说明了基于汉江为界的秦岭和大巴山无论是地表植被NPP的均值还是其南北坡差异以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呈现了明显的差异,而汉江作为中山地区植被NPP与气温相关性由正相关性到负相关的转折点,与降水的关系由弱相关到正相关的转折点,更合适作为南北分界线。
赵芳赵芳刘思远王增艳王黎欢顾浩婷李万隆
关键词:秦巴山地气候变化
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GIS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其中GIS(地理信息科学)在多学科融合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沙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黄河文化的挖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GIS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7大重大科学问题应用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模式和考评机制5个方面探讨了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特色GIS教学改革,以此培养GIS复合型人才。
赵芳
关键词:黄河流域GIS教育模式
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对近地表层垂直大气昼夜温差的影响
2023年
青藏高原巨大隆起不仅塑造了欧亚大陆的气候格局,也深远地影响了高原的地理生态格局。青藏高原巨大隆起而产生的山体效应不仅可对近地表温度产生显著影响,其对近地表层垂直大气亦可产生显著作用,然而目前仍缺乏这一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MODIS大气廓线数据产品,以昼夜温差为切入点,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500~200hPa)的昼夜温差差异。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高度处的昼夜温差均大于外部地区,整体符合山体效应的格局。②青藏高原海拔越高,不同季节的垂直层昼夜温差越大。③随着气压面高度的增加(500~200 hPa),海拔对冬季大气昼夜温差的影响逐渐降低,对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影响程度先升高后降低,作用最大处分别出现在300 hPa、250 hPa和300 hPa。
张文杰张百平赵芳赵芳高昂高昂兰鑫灿唐家乐
关键词:青藏高原昼夜温差MODIS
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对秦巴山地增温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山体增温效应是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的主要原因,山区地-气热量交换是山体增温效应形成的机制。本文聚焦于地-气热量交换过程的关键地表参数,以2008—2018年的MODIS数据为基础,计算地表反照率(Alb)、蒸散发(E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指数(NDWI)等数据,结合秦巴山地的同海拔地表温度数据(LST),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地表反照率(Alb)和蒸散发(ET)对秦巴山地和秦巴山地内四个典型区(伏牛山、太白山、神农架、迭山等及其周边)增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秦巴山地及内部典型区山体增温效应差异较大,这种增温效应与所选取的影响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R~2均在0.62以上。(2)除伏牛山及周边区域外,Alb和山体增温效应的变化趋势呈现一致性,说明地表反照率越高,山体增温效应越大,其中太白山及周边区域Alb对山体增温效应的影响最大,其变量重要性(VI)值达到0.68。(3)除迭山及周边区域外,ET和山体增温效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ET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山体的增温效应,其中神农架及周边区域ET影响最大,其VI值达到0.88,在太白山及周边区域,ET影响仅次于Alb,VI值达到0.62。本研究使用同海拔LST数据作为山体增温效应的代用因子,并在秦巴山地及其内部尺度分析各因素对增温效应的影响程度及Alb和ET对山体增温效应的影响,突破了以往山体增温效应研究对宏观尺度(大陆尺度、全球尺度)山地垂直带界限分布和区域尺度温度站点设置依赖的局限,为山体增温效应研究由宏观向微观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李午阳兰鑫灿唐家乐赵芳赵芳
关键词:地表温度蒸散发地表反照率秦巴山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