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

作品数:29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有孔虫
  • 8篇同位素
  • 8篇冰期
  • 6篇古海洋
  • 6篇古海洋学
  • 6篇海洋学
  • 5篇气候
  • 5篇末次冰期
  • 5篇末次冰期以来
  • 5篇浮游有孔虫
  • 4篇暖池
  • 4篇南海南部
  • 4篇季风
  • 3篇东亚季风
  • 3篇旋回
  • 3篇跃层
  • 3篇碳同位素
  • 3篇温跃层
  • 3篇西太平洋
  • 3篇西太平洋暖池

机构

  • 17篇同济大学
  • 13篇西北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29篇徐建
  • 6篇黄宝琦
  • 6篇汪品先
  • 5篇成鑫荣
  • 5篇田军
  • 5篇张鹏
  • 4篇赵泉鸿
  • 4篇陈荣华
  • 4篇刘传联
  • 4篇翦知湣
  • 3篇孟翊
  • 3篇张富元
  • 3篇杨策
  • 2篇刘志飞
  • 2篇黄湘通
  • 2篇汪东军
  • 2篇周震
  • 2篇李建如
  • 2篇王吉良
  • 2篇赵庆英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述低纬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被引量:6
2020年
文章浅略叙述第四纪冰期旋回中气候变化的高纬驱动和大气CO2驱动机制,然后尝试追本溯源探讨地球表面能量的再分配过程中能量载体的属性和能量迁移的过程,以窥气候变化中各种因素的重要性。由于水的特殊属性(水汽的温室效应、三相转换的能量迁移、物质特别是盐度输送的载体),以及在低纬海区的强烈活跃性,结合古海洋和古气候记录,显示低纬地区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太阳能量到达地球表面主要“集散地”的角色,低纬过程可能在南北两半球的中-低纬间起到类似气候“跷跷板”支点的作用。
徐建刘珺陈漪馨孙金梁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钙质和硅质微体化石与沉积环境被引量:6
2003年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微体化石的丰度和各类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的分析,发现易溶类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盐含量随水深的增大而迅速减小,抗溶类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则随水深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各类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都显示了在3500m附近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线,应与深海碳酸盐溶解作用有关。浮游有孔虫Q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其优势属种的分布主要受表层水温所控制,但黑潮暖流的南海分支和吕宋岛北端上升流的存在对调查区北部浮游有孔虫的属种分布所起的作用不应忽视。
陈荣华汪东军徐建孟翊刘传联赵庆英张富元
关键词:微体化石表层沉积物南海东北部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对南海北部12°以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丰度、属种数量与组合、碳酸盐含量以及硅质生物相对丰度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随水深的增加,浮游有孔虫的丰度降低、属种数量减少,碳酸盐含量降低,硅质生物相对丰度升高,浮游有孔虫优势种由易溶种转变为抗溶种。浮游有孔虫以及碳酸盐含量等的这些变化与深海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同时,浊流沉积作用和水团等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浮游有孔虫丰度与组合以及碳酸盐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郭建卿陈荣华赵庆英徐建孟翊李秀珠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碳酸盐含量南海北部
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气候变化
大洋钻探(ODP)1143站(9°21.72′N,113°17.11′E,水深2,772米)997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群的研究,揭示了210万年来南海南部高分辨率(约2千年)的古海洋学变化历史,展示了碳酸盐溶解与保存、海水...
徐建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碳酸盐旋回温跃层深度古生产力南海南部
文献传递
末次冰期以来印尼穿越流出口处古海洋学记录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印尼穿越流作为连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唯一通道,调节着这两个大洋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继而在热带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来自于帝汶海内印尼穿越流出口处SO18460钻孔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壳体的Mg/Ca比值和氧同位素进行再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表层和温跃层海水温度、盐度以及温跃层深度的变化,并将其与区域古气候记录对比以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末次冰期以来,SO18460孔的表层和温跃层海水盐度均与区域降雨量记录变化一致,显示降雨信号以海水盐度的形式通过水体混合由表层向温跃层的传输。自早全新世以来,SO18460孔的表层海水温度在28℃左右波动,可能是受西太平洋暖池的影响;同时,温跃层海水温度始终低于22℃可能指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处于类厄尔尼诺状态;而温跃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温跃层深度持续变浅,一方面可能是对早全新世以来类厄尔尼诺事件频发的响应,另一方面也可能归因于热带辐合带的南向移动导致区域降雨增加、以及东亚冬季风驱使南海表层流的加强等因素对印尼穿越流表层流的抑制。冰期-间冰期尺度上,SO18460孔温跃层海水温度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步幅一致,可能是北太平洋热带水借助棉兰老岛流在苏拉威西海混入印尼穿越流所致。
张鹏徐建杨策高莲凤张振国牛耀
关键词:盐度西太平洋暖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有孔虫Mg/Ca温度计研究进展——盐度影响及校正被引量:4
2011年
有孔虫壳体Mg/Ca温度计是近10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恢复古海水温度的方法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方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海水盐度影响壳体对Mg元素的吸收,是对Mg/Ca温度计"忠诚度"最具威胁性、也是近来最受人们关注的因素之一。查阅了最近2年有关Mg/Ca温度计中盐度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整理出对盐度因素进行校正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以供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
徐建李建如乔培军
关键词:MG/CA盐度温度计有孔虫
南海北部晚新生代氧同位素地层学被引量:44
2001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 184航次1148站(18°50.17.3′N, 116°33.93′E, 水深3308.3 m) 1165个样品中底栖有孔虫的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24 Ma以来连续的、平均分辨率为21 ka的δ18O曲线. 这是迄今全球晚新生代最连续、最完整和分辨率最高的δ18O曲线. 总体上呈梯状递增的δ18O曲线清楚地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5次变重和3次变轻事件及2个稳定期, 反映了全球气候逐渐变冷过程的变化. 其中发生在17.2-14.5 Ma的变轻事件及14.5-13.6 Ma和3.0-2.4 Ma的两个变重事件最为显著, 都可以进行全球性对比. 13.6-10.2 Ma和6.0-3.0 Ma两个时期δ18O变动平稳和振幅最小, 代表南海晚新生底层水变化最小的稳定时期. 1148站的氧同位素记录为西太平洋和我国海相地层的全球性对比提供了最佳的剖面.
赵泉鸿翦知湣王吉良成鑫荣黄宝琦徐建周震房殿勇汪品先
关键词:氧同位素分析底栖有孔虫地层学古海洋学晚新生代
中新世“碳位移”事件在南海的记录被引量:19
2001年
南海北部ODP 1148A孔(18°50.17′N, 116°33.93′E, 水深3308.3 m)中新世24-5 Ma底栖有孔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 和 C. kullenbergi及18-5 Ma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两者的δ13C曲线总体上同步波动, 呈现由早-中期重值向晚期轻值的演化趋势; 记录了早-中期23.1-22.2和17.3-13.6 Ma两次显著的正位移和晚期10.2-9.4和6.9-6.2 Ma的两次负位移, 这些位移都具全球意义, 为南海与全球进行同位素地层学对比提供了基础, 更是研究全球碳储库及其相关的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料.
赵泉鸿汪品先成鑫荣王吉良黄宝琦徐建周震翦知湣
关键词:碳同位素有孔虫古海洋学中新世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以来印尼穿越流对东亚季风变迁和ENSO活动的响应
2014年
印尼穿越流连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调节这两个大洋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继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尼穿越流的通量、水体性质和垂向分层受东亚季风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等气候现象强烈影响.本文研究了钻取于帝汶海区印尼穿越流出口处S018462孔的沉积物,分析浮游有孔虫表层水种和温跃层水种壳体的氧同位素和Mg/Ca比值,恢复了末次冰期以来印尼穿越流表层水和温跃层水的温度和盐度以及垂向温度梯度的变化,并与钻取于西太平洋暖池中心的3cBX孔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末次冰期时帝汶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表层海水性质几乎一致,自大约16ka以来帝汶海相对暖池的表层海水淡化显著,但二者之间的温度差异变化不大.冰消期时,帝汶海和暖池温跃层海水温度均呈现升高趋势,在大约11.5ka达到峰值;之后,暖池中心的温跃层海水温度总体维持不变,而帝汶海的温跃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6ka以来,帝汶海和暖池温跃层海水性质总体趋于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早全新世(11.5—6ka),类拉尼娜状态以及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增加,使得区域内表层海水盐度降低,抑制了印尼穿越流表层流,导致温跃层流加强.6ka以来,除了东亚冬季风影响下最终造成帝汶海温跃层变浅外,ENSO的频繁活动也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徐建
关键词:温跃层深度东亚季风ENSO
27万年来南海南部上部水体结构和古生产力变化的古海洋学记录被引量:7
2017年
浮游有孔虫属种的分布与表层海水温度和上部水体结构的变化以及古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其壳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也运载着诸多古海洋学信息。本文对南海南部TX05站(6°20.6'N,111°16.2'E;水深1750m)钻孔91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ioides ruber、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壳体进行了氧、碳稳定同位素(δ ^18O和δ ^13C)分析,结合5个AMS ^14C测年数据点和5个氧同位素年龄控制点,重建了氧同位素期(Marine Isotope Stage,简称MIS)8期(大约27万年)以来该站温跃层深度和古生产力变化的历史。结果表明,G.ruber、G.sacculifer和P.obliquiloculata壳体δ 18O记录的冰期-间冰期温跃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于表层海水,表层海水温差约为3.4℃、温跃层海水温差约为3.7℃。有孔虫温跃层与表层属种壳体的δ^18O差值(△δ^8O(P.obiliquloculata-G.ruber))表明温跃层整体上呈变浅的趋势,特别是自倒数第二个冰消期以来最为明显,且在间冰期时浅、冰期时深。在MIS 8来,上述所有壳体的δ 13C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且在间冰期时相对其前一个冰期时重。3个属种壳体的碳同位素记录表明研究站位的初级生产力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到水深50m左右达到最大值,再往深层则递减;其差值(△δ ^13C(G.ruber-P.obliquiloculata))、以及浮游有孔虫绝对丰度和高生产力属种的百分含量均显示古生产力水平以倒数第二个冰消期为界呈现阶段性的上升,且总体上在间冰期时较高、冰期时较低。温跃层深度和古生产力的变化可能主要与冰期-间冰期差异逐渐增大背景下的东亚冬、夏季风的强化有关。
杨策徐建张鹏余克服王少鹏
关键词:温跃层古生产力南海南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