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雯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菌分布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3篇病原菌分布
  • 2篇药性分析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回顾性分析
  • 2篇监护
  • 2篇监护病房
  • 2篇肺炎
  • 2篇病房
  • 1篇毒性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医院感染
  • 1篇荧光

机构

  • 6篇武汉市儿童医...

作者

  • 6篇陈雯
  • 2篇孙继民
  • 2篇蔡小芳
  • 2篇徐俊
  • 2篇贾德胜
  • 1篇张楚瑜
  • 1篇游上游
  • 1篇蒋鲲
  • 1篇吴旗
  • 1篇张其威
  • 1篇陈和斌
  • 1篇虞涛
  • 1篇张振
  • 1篇陈锋
  • 1篇王莹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感染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6例急性发作患儿进行痰培养以及单因素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7.13%,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革兰阴性菌占73.1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分别为15、13、12、11株;真菌占3.66%,其中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共发生医院感染26例,占8.78%,主要为肺部感染占4.39%与气管支气管感染占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季节、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等是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住院期间应加强对哮喘患儿的管理,尤其是伴易感因素的患儿,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蒋鲲陈雯贾德胜陈和斌王莹
关键词:哮喘医院感染病原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36例合并VAP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68株,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1.96%、32.34%和5.70%;居前3位的病原菌前3年与后3年有明显变化;革兰阴性菌2008年以后多药耐药现象严重,除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50.00%,其余均>50.00%;革兰阳性菌耐药性无显著变化;真菌普遍敏感。结论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多药耐药性,2008年以后明显增加,临床应对VAP进行规范性、连续性耐药性监测,并依据病原学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VAP发生率。
陈雯蔡小芳徐俊虞涛陈锋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体会
2003年
贾德胜陈雯
关键词:无创性机械通气肺炎呼吸衰竭
RS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游上游张其威孙继民张楚瑜陈雯吴旗
该课题为武汉市卫生科研基金项目,现时受到武汉市儿童医院与武汉大学“临床病毒学联合实验室”科研基金的资助。该课题选择的TaqMan(探针)技术原理,以RSV最保守的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
关键词:
关键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
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2003年
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是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原发或继发病变引起的急性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陈雯
关键词:纳洛酮药物治疗小儿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3年
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武汉市儿童医院SICU临床标本中所分离出的细菌、真菌分布情况及其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00株,革兰阴性(G-)杆菌、革兰阳性(G+)球菌和真菌分别占84.25%、12.5%和3.2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前五位。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4%和57.7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1.58%和66.67%。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和G+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最敏感,其次为β-内酰胺抑制剂;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很高的敏感性(94.12%),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50%以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最敏感,其次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00%;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最敏感;真菌普遍敏感。结论:该院SICU优势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依据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资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徐俊蔡小芳陈雯孙继民张振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