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海燕

作品数:5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激光
  • 3篇激光光凝
  • 3篇光凝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抑制
  • 2篇血管生成抑制...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体腔
  • 2篇腔注射
  • 2篇趋化素
  • 2篇注射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3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5篇连海燕
  • 4篇宋艳萍
  • 2篇丁琴
  • 1篇杨海军
  • 1篇易敬林
  • 1篇杜红岩
  • 1篇陈中山
  • 1篇罗云峰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阈值下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趋化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趋化素(Chem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5 mg·kg^(-1)链脲佐菌素对40只Brown Norway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20只造模成功者为实验鼠,造模后2周右眼采用IQ577 nm激光行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处理为微脉冲激光组,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在微脉冲激光光凝后3 d、7 d、14 d、28 d随机各选取5只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双眼视网膜VEGF、NGF和Chemerin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脉冲激光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氉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3 d、7 d、14 d、28 d NGF mRNA和蛋白均逐渐下降(均为P<0.05),7 d NGF比3 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脉冲激光组N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上升,且在14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脉冲激光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可降低早期糖尿病大鼠VEGF、Chemerin表达,上调NGF表达。
连海燕宋艳萍易敬林杨海军罗云峰杜红岩
关键词:糖尿病趋化素
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因子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章 阈值下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NGF和Chemerin的影响  目的:观察阈值下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连海燕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趋化素白细胞介素-33
文献传递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短期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47
2016年
目的 对比观察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的疗效,初步探讨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CRVO黄斑水肿患者44例4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首次治疗。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29例29只眼;年龄49~61岁,平均年龄(54.65±3.10)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治疗组(A组)、雷珠单抗治疗组(B组),分别为23、21只眼。两组年龄(t=-1.41)、性别(χ2=0.55)、合并高血压患者数(χ2=0.27)、BCVA(t=-2.06)、眼压(t=-2.52)、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t=-1.96)、黄斑区椭圆体带不同完整性患眼数(χ2=1.00)、不同黄斑水肿类型患眼数(χ2=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3、6个月BCVA、CMT变化;黄斑区椭圆体带不同完整性者BCVA变化以及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两组患眼治疗后6个月BCVA与治疗前BCVA、CMT相关性以及黄斑区椭圆体带不同完整性与治疗前BCVA的相关性行person、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治疗后3、6个月,A、B组患眼logMAR 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组=5.13、7.39,t B组=6.60、11.52;P<0.05);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9、-0.40,P>0.05)。A、B组患眼黄斑区椭圆体带不同完整性者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组=15.94、5.30,FB组=15.12、22.90;P<0.05)。A、B组患眼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组=11.58、15.96,tB组=18.77、35.16;P<0.05);两组患眼间CMT比较,�
连海燕宋艳萍丁琴陈中山
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疗效及对黄斑色素密度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武汉临床医学院确诊为慢性CSC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方法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视网膜镜、眼底彩色照相及黄斑色素密度(MPO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对比敏感度检查。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光斑直径100μm,曝光时间0.2 s,负载系数5%,治疗能量为50%P,根据检查结果对渗漏点及其周围(跨出渗漏点约50~100μm)进行覆盖性光凝。治疗后1、3、6个月复查相关检查。主要指标BCVA、视网膜中心凹厚度(CFT)和对比敏感度、视网膜下液(SRF)吸收率、预后相关因素及黄斑色素密度。结果治疗1、3、6个月后BCVA分别为0.36±0.15、0.35±0.16、0.32±.021,均较前好转(P均<0.05);CFT分别为(305.56±62.53)μm、(298.29±46.42)μm、(253.81±57.18)μm,均较前下降(P均<0.05);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4.32±1.02、15.68±0.98、17.53±1.32,均较前提高(P均<0.0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疗效与病变类型和年龄相关,当病变为点状渗漏其SRF吸收率最高为100%,病变为局限性渗漏伴RPE萎缩时SRF吸收率为72.73%,当病变为弥漫性病变及RPE萎缩时SRF吸收率最低为64.2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无反应组平均年龄高于有反应组(t=-9.23,P=0.001)。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所有检查上均未在治疗部位观察到可见光斑。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后1、3、6个月MPOD平均值分别为0.15±0.18、0.16±0.05、0.16±0.21(P均>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CSC安全有效,对MPOD水平无影响。
连海燕宋艳萍
关键词:黄斑色素密度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眼随访2年终末视力与基线特征相关性观察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 观察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眼随访 2 年终末视力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的44例患者4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64~92岁,平均年龄7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眼平均BCVA为(50.36±14.43)个字母数,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为(291.95±82.19)μm,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平均荧光素渗漏面积为(7.61±5.84)mm2。所有患眼均采用每一个月注射 1 次、连续注射 3 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24~2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个月。治疗后 1、2、3、6、12、18、24个月重复行BCVA及OCT检查;治疗后 3、6、12、18、24个月重复行FFA及ICGA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CFT及CNV荧光素渗漏面积的变化。分析随访 2 年终末BCVA与基线BCVA、CFT及CNV荧光素渗漏面积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 1、2、3、6、12、18、24个月患眼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51、-4.61、-4.04、-5.77、-4.69,P<0.05);CFT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2.30、3.40、3.28、3.54、3.88、3.73,P<0.05)。治疗后 3、6、12、18、24个月患眼CNV平均荧光素渗漏面积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2.90、3.51、4.12、4.0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BCVA越差,治疗后BCVA提高越多。随访终末BCVA的提高程度与治疗前BCVA、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均呈负相关(r=0.505、-0.550,P<0.05);与治疗前CFT无相关性(r=0.
连海燕宋艳萍丁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