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德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新疆北部
  • 1篇形态学
  • 1篇羊种
  • 1篇羊种布鲁氏菌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绦虫
  • 1篇脾组织
  • 1篇细粒棘球绦虫
  • 1篇菌病
  • 1篇棘球绦虫
  • 1篇感染豚鼠
  • 1篇北部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学
  • 1篇病理学观察
  • 1篇布鲁氏菌
  • 1篇布鲁氏菌病

机构

  • 2篇卫生部
  • 2篇新疆地方病防...

作者

  • 2篇刘永德
  • 1篇柴君杰
  • 1篇高如常
  • 1篇刘永德
  • 1篇焦伟
  • 1篇瞿群
  • 1篇瞿群

传媒

  • 2篇地方病通报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疆北部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扫描电镜观察
1998年
从新疆北部地区感染囊型包虫病的骆驼肝、肺包囊中收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实验感染家犬后,分别于第35天和第45天收集成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点:整个虫体表面被覆着微毛,与其他来源的成虫相比,其微毛相对浓密柔细,成熟体节的生殖孔有两种不同的形态:有雄茎伸出的生殖孔凹陷不明显,孔周区没有感觉乳头出现。在雄茎表面密布丝状微绒毛;没有雄茎伸出的生殖孔凹陷明显,孔周区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感觉乳头,其形态特殊,可作为虫株鉴定的依据。成虫之间的异体交配可能是细粒棘球绦虫常见的生殖方式。
焦伟柴君杰伊斯拉音.乌斯曼瞿群瞿群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扫描电镜成虫形态学
用羊种布鲁氏菌16M菌株感染豚鼠脾组织的超微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1993年
本实验采用强毒羊种布鲁氏菌16M菌株感染豚鼠,于感染后3个月时取脾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薄切片,发现了亚细胞结构(细胞器)的病理改变。所见到的主要改变为线粒体普遍发生肿胀增大,嵴减少和断裂等表现,同时有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明显地增多。
徐震舟高如常刘永德张云君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