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芬

作品数:40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针刺
  • 10篇疗效
  • 9篇疗效观察
  • 8篇康复
  • 6篇综合征
  • 5篇穴位
  • 5篇卒中
  • 5篇铍针
  • 5篇铍针治疗
  • 5篇脑卒中
  • 5篇功能磁共振
  • 5篇磁共振
  • 4篇天灸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康复训练
  • 4篇梗死
  • 3篇电刺激
  • 3篇腰椎
  • 3篇针灸

机构

  • 19篇深圳市宝安区...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深圳市宝安人...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朱芬
  • 28篇陈尚杰
  • 22篇许琼瑜
  • 12篇冯德荣
  • 8篇欧伊娜
  • 8篇程华军
  • 7篇黄石钊
  • 6篇刘恒
  • 5篇蓝素文
  • 4篇黄居科
  • 4篇焦睿
  • 4篇梁明华
  • 4篇王单
  • 4篇周晓媚
  • 4篇谢红亮
  • 3篇梁明华
  • 3篇李红
  • 3篇夏樟秀
  • 3篇麦荣康
  • 3篇余淑芳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现代临床护理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新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复训练与针刺有机组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FMA及BI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时机综合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及ADL(BI)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取健侧头部、患侧肢体穴位针刺后,再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先针刺远端穴位,留针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再进行患肢针刺。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康复训练融入针刺治疗过程中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SHS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
朱芬陈尚杰许琼瑜黄石钊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针刺康复训练
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症520例
<正>日的:探讨颈肩部皮神经卡压对颈肩部疼痛的影响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520例患有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62例,女358例。病种包括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42例,枕小神经卡压综合征26例,肩胛上皮卡压综合征7...
冯德荣贺谊春李海鸥许琼瑜欧伊娜朱芬
文献传递
针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人中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明确基于认知疾病状态下的针刺人中穴对认知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选取了6例合格受试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的前后进行了6min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针刺后的留针阶段,顶下小叶(IPL)的连接减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的相关连接明显减少;但双侧DLPFC的连接增加,并且右侧DLPFC增加了与右侧IPL、右侧额皮质(frontal cortex)的连接;右侧前额皮质前部(aPFC)增加了与左侧aPFC、左侧IPL及背侧前扣带回/内侧额上回(dACC/msFC)的联系;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增加了与右侧颞顶联合区(TPJ),前岛/额叶岛盖(al/fo),左侧中颞叶(midtemporal)的连接。没有发现晕针、滞针、弯针、血肿等情况,也没出现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人中穴行针后的留针阶段,有认知和情绪等多方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
陈尚杰徐茂盛彭旭明黄居科杨文德许琼瑜朱芬石学敏
关键词:针刺人中穴穴位特异性功能磁共振
刺激健康青年太溪穴和假穴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和假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采用组块模式即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针刺太溪穴及假穴,均匀提插捻转,角度180°,频率90次/min,反复3次。针刺期被试者头部固定,进行fMRI扫描。结果:12例被试者太溪穴(SPM2软件组分析,corrected,0.05,K≥10)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额中回BA46,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后回BA2、BA3,左额叶的额下回BA45和左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假穴则没被激活。结论:太溪穴与假穴的激活是不同的,与经脉相关的经络、脏腑与脑激活联系密切相关。
陈尚杰朱芬刘波吴珊珊冉鹏程陈俊石学敏
关键词:针刺功能磁共振穴位
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6例脑梗死患者按康复治疗方法分为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组(多样化组)和常规康复模式组(常规组),每组33例,两组均康复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生命质量,并于治疗后评定患者满意度。 结果多样化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76 ± 4)分比(63 ± 3)分、(65 ± 3)分比(52 ± 4)分、(57 ± 7)分比(44 ± 6)分、(92 ± 5)分比(77 ± 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康复模式均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但是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可能效果更好。
焦睿蓝素文刘恒梁明华余淑芳朱芬周晓媚石娇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60例TBI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规范化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非规范化的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来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在定向能力、专注能力、复述能力、记忆能力、命名能力、计算能力方面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在定向能力、复述能力方面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在专注能力、定向能力、复述能力、记忆能力方面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2组M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M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醒脑开窍针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陈尚杰黄居科麦荣康朱芬欧伊娜许琼瑜
关键词:脑外伤针灸疗法醒脑开窍日常生活能力
健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记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健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外伤患者的记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本院60例脑外伤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侧低频r TMS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BMT)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RBMT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1.233,P=0.223),观察组RBMT评分较治疗前提高(t=2.186,P=0.033),两组RBM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1.133,P=0.262)。治疗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仅在生理领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5.606,P<0.001),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2.879,P<0.01);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均高于对照组(t>2.095,P<0.05),两组社会领域评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508,P=0.614)。结论健侧低频r TMS可能对脑外伤患者记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王单麦荣康王敏谭婷婷朱芬陈尚杰黄居科
关键词:脑外伤重复经颅磁刺激记忆生活质量
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急性期内,对照组采用激素、抗病毒及神经营养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7d后两组均采用同样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改良Portmann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痊愈病例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朱芬陈尚杰冯德荣许琼瑜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拔罐疗法
中药针灸配合口腔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挖掘祖国医学在循证治疗后天获得性因素———肥胖症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发挥的潜力。方法 :运用中药和针灸配合口腔阻鼾器治疗 ,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的项目变化值。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呼吸暂停次数平均下降 13 6 6次 /h ,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 10 4 3% (P <0 0 1)。结论 :祖国医学开辟了治疗因肥胖症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新途径。
王光涛朱芬王启梁梁芮
关键词:针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药疗法中药内服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同步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同步组(A组)、分离组(B组)和减重平板组(C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进行治疗,B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分离进行治疗,C组仅单纯采用减重平板治疗,共治疗3周,观察对比3组治疗前后患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及协同收缩率(CR)、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 EMG值、踝背伸及跖屈CR、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FMA评分、MBI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治疗后A、B组前述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均<0.05),A组胫骨前肌iEMG、踝关节背伸CR及AROM优于B组(P均<0.05)。结论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可以调节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表面肌电信号,两者同步治疗改善表面肌电信号的作用明显优于两者分离治疗及单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
程华军陈尚杰许琼瑜朱芬焦睿高文芳黄石钊刘恒王单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脑卒中减重平板训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