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金洲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鄂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情绪
  • 2篇急性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软胶囊
  • 1篇选择算子
  • 1篇血清
  • 1篇血性
  • 1篇养血
  • 1篇养血清脑颗粒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情绪
  • 1篇障碍性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溶栓
  • 1篇入睡和睡眠障...
  • 1篇软胶囊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睡眠

机构

  • 3篇鄂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梅炳银
  • 3篇朱金洲
  • 2篇詹雪春
  • 1篇王娜
  • 1篇万汉英
  • 1篇舒志刚

传媒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丁苯酞软胶囊合并抗抑郁药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的疗效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协同抗抑郁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后抑郁患者情绪障碍及脑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ACI合并抑郁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在常规ACI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ACI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和CSS评分,HAMD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协同抗抑郁药治疗ACI后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不仅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还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詹雪春王娜梅炳银朱金洲万汉英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急性脑梗死抑郁神经功能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症状性脑内出血预测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症状性脑内出血(sICH)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溶栓后24 h采用CT观察脑内出血情况,根据有无sICH分为sICH组36例和无sICH组392例。记录两组人口社会学资料、溶栓前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相关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初步筛选重要预测因素,将非零回归系数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6例(8.41%)患者在溶栓后24 h内出现sICH归为sICH组,其余392例(91.59%)未出现sICH归为无sICH组。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C反应蛋白、CT显示大动脉高密度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2.163、3.911、4.092、3.087、3.156、3.937、8.553,均P<0.05);LASSO回归算法共筛选出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C反应蛋白、大动脉高密度征象4个具有非零系数的显著相关指标;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C反应蛋白、大动脉高密度征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OR(95%CI)=1.123(1.029~1.226)、1.391(1.086~1.781)、1.901(1.362~2.652)、3.112(1.364~7.104),均P<0.05];ROC曲线显示,基于LASSO-Logistic构建的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sICH发生的AUC为0.802(95%CI=0.722~0.882),特异度为61.20%,敏感度为88.90%。结论基于LASSO回归筛选出的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水平、C反应蛋白、大动脉高密度征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sICH的预测因素。
朱金洲皮强峰舒志刚梅炳银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所收治的情绪障碍性失眠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PSQI评分与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HA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PSQI评分及治疗4周及8周后的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情绪障碍性失眠症具有理想效果,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患者睡眠质量与情绪障碍改善幅度均更大,且安全性高。
梅炳银詹雪春朱金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