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超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小鼠
  • 3篇脑缺血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损伤小鼠
  • 2篇干预
  • 2篇干预效果
  • 2篇氨溴索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序贯
  • 1篇乙型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再灌注损伤模...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作者

  • 6篇蔡超
  • 1篇陈永平
  • 1篇许烂漫
  • 1篇徐洁
  • 1篇张羽
  • 1篇林彬
  • 1篇林雨婷
  • 1篇朱新波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鼠李糖乳杆菌培养上清液治疗脂肪肝的机制研究与易感基因筛选
背景和目标: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与乙肝疫苗的普及,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影响肝脏健康的重要疾病。无论是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加以干预任由疾病发展,都存在从肝脂肪变性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细胞癌的可能。...
蔡超
关键词:脂肪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鼠李糖乳杆菌分子生物学
氨溴索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正>背景与目的氨溴索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祛痰药,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氨溴索还有很好的抗炎、抗氧化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主要认为与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观察氨...
林彬蔡超朱新波
文献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或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2b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核苷经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分析恩替卡韦(ETV)联合或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核苷经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感染科住院或门诊CHB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ETV治疗组(ETV组,n=24);ETV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组(序贯组,n=21);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组(联合组,n=20)。分别在基线、24、48、72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变化、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并分析多靶点干预下不同HBsAg基线水平对HBsAg下降及阴转率的影响。结果 ETV组24、48、72周HBsAg水平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序贯组和联合组在24周均显著低于基线值(均P <0.05),其中联合组与ETV组、序贯组相比差异更为显著。在72周时,联合组HBsAg下降幅度、HBs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也明显高于ETV组(均P<0.05 )。基线HBsAg≤1000 IU/ml组,48周低水平HBsAg(≤10 IU/ml)人数比例、HBsAg阴转率高于HBsAg> 1000 IU/ml组。序贯组和联合组存在一定比例的发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干扰素常见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 HBs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sAg≤1000 IU/ml的患者选择多靶点联合干预疗效更好。
许烂漫许烂漫徐洁徐洁蔡超龚凌雯陈婉婷吴昊汪志军陈永平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安全性
纳洛酮联合地塞米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地塞米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0.9%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0.9%氯化钠注射液)组、纳洛酮(1 mg/kg)组、地塞米松(1 mg/kg)组和联用(纳洛酮1 mg/kg+地塞米松1mg/kg)组,每组10只。后4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同时阻断后再灌注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再灌注5 min后各组小鼠ip给予相应药物。再灌注24 h后对各组小鼠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进行评分,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小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升高,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纳洛酮组、地塞米松组和联用组小鼠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降低,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纳洛酮组或地塞米松组比较,联用组小鼠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减小,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排列松散,形态异常肿大,出现核固缩等病理变化;纳洛酮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基本正常,但仍有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地塞米松组小鼠出现严重的神经细胞凋亡等病理变化;联用组小鼠神经细胞基本正常,只有极少数细胞异常。结论:纳洛酮、地塞米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林彬林雨婷张羽施天佳蔡超朱新波
关键词:纳洛酮地塞米松脑缺血再灌注小鼠
氨溴索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背景与目的 氨溴索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祛痰药,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氨溴索还有很好的抗炎、抗氧化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主要认为与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观察氨溴索...
林彬蔡超朱新波
抗肝纤维化的新方向: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抑制剂(FAAH inhibitors)
蔡超陈永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