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曾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缺血
  • 3篇动脉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溶栓
  • 2篇神经保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2篇细胞色素C
  • 2篇脑红蛋白
  • 2篇静脉溶栓
  • 2篇红蛋白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6篇皖南医学院弋...
  • 5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周曾
  • 5篇李美英
  • 5篇储照虎
  • 5篇胡成伍
  • 3篇马领松
  • 3篇徐竞
  • 2篇赵守财
  • 2篇凤兆海
  • 2篇苏建华
  • 2篇汤华萍
  • 2篇吴家幂
  • 1篇李明
  • 1篇陶开香
  • 1篇郑颖炜
  • 1篇夏峰
  • 1篇张鹏飞

传媒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贵州医药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典型MRI表现的病毒性脑炎2例报告
2010年
病毒性脑炎为常见的中枢感染性疾病,其中少数病例病情凶险,且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本文根据两例病例讨论该病的诊断。
赵守财储照虎马领松周曾张鹏飞胡成伍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影像
替米沙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fos表达和神经保护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替米沙坦治疗组2 mg/(kg.d)、大剂量替米沙坦治疗组10 mg/(kg.d)。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血压、梗死面积、c-fos的表达。结果小剂量替米沙坦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适度下降,大剂量组则较为剧烈。小剂量替米沙坦组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而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各组恢复程度不同,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较好(P<0.05)。c-fos的表达随损伤好转逐渐降低,应用替米沙坦干预后c-fos表达较对照组减少,且小剂量替米沙坦组减少更明显。结论小剂量替米沙坦可以提供降低血压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减少c-fos表达,抑制缺血损伤后神经凋亡。大剂量替米沙坦无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周曾夏峰李美英储照虎吴家幂胡成伍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AT1受体替米沙坦神经保护
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1例报告
2008年
底动脉在脑桥下缘水平由左、右椎动脉合成.供应脑桥、部分小脑及中脑的血液.基底动脉闭塞后引起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统称为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胡成伍周曾吴家幂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ARTERY脑桥椎动脉中脑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2023年
卒中目前是居于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残疾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比例占据重要地位。所以近年来针对缺血性卒中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有相当多的研究针对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阐述,相当多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现对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李美英徐竞周曾刘璐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缺血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对比剂脑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对比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由对比剂造成的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CIE常发生在对比剂注射后数小时至数天内^([1]),表现为皮质盲、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等,其神经影像学表现为皮质或皮质下血管源性水肿^([2])。虽然CIE通常预后良好,但也有导致死亡的病例报告,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CIE有助于减少患者残障。CIE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对比剂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3])。本文报道了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术中发生CIE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周曾李美英徐竞
关键词:神经毒性作用皮质盲皮质下对比剂预后良好
脑缺血后脑红蛋白对细胞色素C及Caspas-3的作用
2011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半暗区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与细胞色素C(Cyt-C)相关性,以探讨NGB在脑缺血早期是否通过Cyt-C途径抑制Caspase-3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IR)、干预组(IV)和干预对照组(IVC)。CIR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1 h、6 h、12 h、24 h、72 h 5个亚组。IV组将重组人NGB注入左侧尾壳核30 min后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1 h、6 h、12 h、24 h、72 h 5个亚组,其中Sham组和IVC组于24 h断头。取脑作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GB在缺血再灌注1h已经升高,24 h后达高峰,然后逐步下降。Caspase-3和Cyt-C在1 h后表达增多,12-24 h增高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干预后Cyt-C表达明显减少(P〈0.01),Caspase-3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后NGB在缺血半暗区先升高后下降,可能通过Cyt-C途径抑制Caspas-3表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赵守财储照虎马领松周曾胡成伍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脑红蛋白细胞色素CCASPASE-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神经保护
2008年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通过阻滞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降低血压、逆转血管重构,激活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受体)以提高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扩张血管、抗增殖及调脂。进一步了解ARB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周曾储照虎
关键词:神经保护
大鼠脑缺血后脑红蛋白对Cyt-C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后缺血半暗区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与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及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相关性,以阐明NGB在脑缺血早期是否通过Cyt-C途径抑制Caspase-3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n=6)、CIR组、干预(IV)组和干预对照(IVC)组(n=6).其中CIR组制作左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后2 h再灌注,然后按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再灌注后1,6,12,24h和72 h五个亚组(n=6).IV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重组人NGB注入左侧尾壳核30 min后制作模型,方法同CIR组,按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再灌注后1,6,12,24 h和72 h五个亚组(n=6),sham和IVC于24 h断头.制作脑组织匀浆和标本,测定NGBmRNA,Cyt-CmRNA和Caspase-3mRNA含量并行HE染色.结果 ①CIR组梗死灶体积随着时间逐步增大,24h~72h达最大(F=6.771,P=0.001),经重组人NGB干预后,IV组各亚组梗死体积均增大(t检验比较,P值均<0.05).②CIR组在大脑皮质及尾壳核部NGBmRNA于再灌注损伤1 h后逐步升高,24 h达高峰,然后逐步下降(F=85.578,P=0.000),而Cyt-CmRNA和Caspase-3mRNA在再灌注损伤1h后已经增多,12 h~24 h增高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Cyt-CmRNA:F=27.378,P=0.000,Caspase-3mRNA:F=47.622,P=0.000).重组人NGB注入尾壳核区后,再灌注损伤早期Cyt-CmRNA明显减少(1 h:t=3.773,P=0.013;6 h:t=6.037,P=0.002;12 h:t=4.972,P=0.004;24 h:t=-1.249,P=0.267;72 h:t=-1.724,P=0.166);Caspase-3 mRNA表达亦明显减少(1 h:t=2.964,P=0.031;6 h:t=3.053,P=0.028;12 h:t=4.508,P=0.006;24 h:t=5.859,P=0.002;72 h:t=-1.139,P=0.306).结论 脑缺血后NGB在缺血半暗区早期升高,然后逐步下降,可能通过细胞色素C途径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李明储照虎马领松周曾胡成伍赵守才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脑红蛋白细胞色素C脑保护
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9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rt-PA溶栓联合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rt-P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在治疗第7天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害。
周曾李美英凤兆海苏建华汤华萍
关键词:静脉溶栓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相关性脑梗死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患者104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组42例,非房颤组62例,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以及颅内出血、死亡等不良结局情况。结果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的ADL评分、溶栓时间(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糖尿病患者占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年龄、高血压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及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后患者颅内出血转化1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不良结局6例,而非房颤组颅内出血转化为3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不良结局2例,2组颅内出血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性颅内出血(P=0.076)及不良结局(P=0.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患者是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结论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虽明显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但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不良结局的风险。
李美英凤兆海苏建华汤华萍郑颖炜徐竞陶开香周曾李志德
关键词:心房颤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出血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