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利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过氧化氢酶-33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 彭学标李富利
- 浅表婴儿血管瘤分布特点与疗效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浅表婴儿皮肤血管瘤(IH)皮损特点与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77例未经任何治疗的浅表IH患儿,按照初诊时皮损分布特点分为散在分布组(A组)41例和融合分布组(B组)36例。两组均使用激光联合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每次激光治疗后1周开始外敷药水,瘤体基本消退时停止治疗。取入选病例皮损周边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16、20周,检测血红素(EI)值。治疗后每4周评价疗效、记录激光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4周后,A组有效率为21.95%,B组有效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治疗时间越长,两组有效率差异越明显。②A组平均激光治疗(1.54±0.81)次,B组平均激光治疗(2.89±1.2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0.01)。③治疗前B组EI值(811.91±198.86)明显高于A组(676.14±158.14)及对照组(314.58±27.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5,P<0.01)。治疗16周后,A组EI值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EI值仍明显高于A组及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2,P<0.01)。结论:散在分布的浅表IH比融合分布的浅表IH激光治疗次数少,疗程短,有效率高。
- 蔡艳桃李富利郑丽吴芳圆夏承来
- 关键词:血管瘤浅表型
- SLE患者过氧化氢酶基因-33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 2009年
- 活性氧(ROS)与SLE的发病有关^[1],ROS升高可导致细胞凋亡增加和DNA氧化引起结构改变,其中已发生结构改变的DNA成为免疫原性抗原诱导自身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结合自身的DNA形成免疫复合物而诱发肾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2]。
- 彭学标李富利
- 关键词:SLE患者过氧化氢酶基因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
- 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及MDA浓度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及MDA浓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0.5mmol/L、1.0mmol/L的米诺地尔分别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48h后,分别利用双激发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MD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及MDA浓度。结果0.5mmol/L、1.0mmol/L的米诺地尔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内钙离子及MDA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米诺地尔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的钙离子及MDA浓度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增值。
- 李富利刘忠雷丽华黄晓琴程玉琪付雅雯谢月嫦
- 关键词:米诺地尔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内钙离子MDA
- 新型经皮局麻药物制剂—利多卡因醇质体的研究
- 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急需一种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且能维持手术时间的新型皮肤局麻药物制剂,用以满足皮肤穿刺性检查、皮肤外科手术以及激光美容等各种医疗手段所引起的皮肤浅表创伤性疼痛的镇痛需要。目前已有的经皮局麻药物制剂如E...
- 李富利
- 关键词:利多卡因醇质体
- 文献传递
- 特发性皮肤钙沉着症2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例1.患者,女,58岁,因双手指端、躯干结节10年于2012年10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10年前该患者无明显病诱因于右手小指皮肤出现白色硬结,约米粒大小,无疼痛,无发热,手指活动、感觉正常,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建议行组织活检,但患者拒绝,故未予以特殊处理,后各手指及躯干部逐渐出现类似皮疹,无疼痛,部分破溃后流出白色内容物,伤口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后愈合。患者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遂就诊。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提示;双手各手指指尖及躯干部可见数颗米粒大小硬结,质地较硬,无压痛,部分边缘可见红晕,见图1-A、B。实验室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血钙、血磷、血清铁、血清铜、甲状旁腺激素、自身抗体水平均提示正常。取躯干部白色硬结活检提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密集分布的大小不等深蓝色颗粒,见图1-C。诊断:皮肤钙沉着症(calcinosis Cutis)。该患者全身有皮疹,未给予手术治疗,嘱其临床观察,目前随访中。
- 李富利刘忠黄晓琴程玉琪雷丽华付雅雯
- 关键词:特发性皮肤钙沉着症莫匹罗星软膏甲状旁腺激素自身抗体水平门诊就诊组织活检
- 利多卡因醇质体的理化性质及其皮肤刺激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制备利多卡因醇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皮肤刺激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注入法制备利多卡因醇质体,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和激光粒度仪分析其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透析法和HPLC法测定利多卡因醇质体的包封率,对不同温度下保存60天后的利多卡因醇质体的包封率进行测定以评估其稳定性,通过豚鼠皮肤刺激试验对利多卡因醇质体的皮肤刺激性进行分析。结果:利多卡因醇质体为圆形囊泡结构,粒径为31.33±2.63 nm,多分散指数为0.42±0.21,显示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其包封率为(52.85±0.36)%,保存在25±1℃时泄露最少,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经利多卡因醇质体处理后均未见红斑和水肿反应,行组织学检查也未见明显炎症改变。结论:利多卡因醇质体具备理想的理化性质且对皮肤无刺激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经皮局麻制剂。
- 石德顺李富利吴东泽曾抗朱晓亮
- 关键词:利多卡因醇质体皮肤刺激性
- 咪唑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评价咪唑斯汀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单用咪唑斯汀口服,10mg/次,1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0mg,隔日1次,肌肉注射,2周1疗程,共计3个疗程。结果 共完成76例,实验组39例,对照组37例,试验组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率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联合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慢性荨麻疹疗效,减少复发率。
- 黄晓琴朱晓浚刘忠李富利
- 关键词:咪唑斯汀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慢性荨麻疹
-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患者男,24岁,躯干及四肢褐色斑疹20余年,Darier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甲苯胺蓝染色:毛细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内有紫红色异染颗粒。诊断: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
- 刘忠李富利雷丽华黄晓琴唐增奇朱晓浚
- 关键词:肥大细胞增生症
- 新型经皮局麻药物制剂一利多卡因醇质体的研究
- 研究背景:目前临床急需一种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且能维持手术时间的新型皮肤局麻药物制剂,用以满足皮肤穿刺性检查、皮肤外科手术以及激光美容等各种医疗手段所引起的皮肤浅表创伤性疼痛的镇痛需要。目前已有的经皮局麻药物制剂如E...
- 李富利
- 关键词:经皮给药系统利多卡因醇质体经皮渗透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