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翔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岩质
  • 2篇岩质边坡
  • 2篇边坡
  • 1篇岩体
  • 1篇植被
  • 1篇植物修复
  • 1篇生态袋
  • 1篇水汽
  • 1篇水汽场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土壤重金属污...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温度
  • 1篇污染
  • 1篇裂隙岩体
  • 1篇金属污染
  • 1篇根群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李华翔
  • 4篇宁立波
  • 4篇王忠伟
  • 1篇徐恒力

传媒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生态科学...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根系发育地境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植被地境是植被生存的物质基础,植被根系是联系植被生长与植被地境条件的纽带。植被在岩体内部的根系分布、形态特征可以反映植被对地境条件的利用情况。在调查实验植被根系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地质学理论,通过分析岩体裂隙内根系生长空间及地境条件(温度、水分、土壤肥分等),结果表明:在高陡岩质边坡条件下,植被根群范围浅,植被根系深入岩体裂隙呈扁平状发育;植被生长的地境条件(温度、水分、土壤肥分等)能满足植被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需求;地境再造技术充分利用岩体裂隙人工再造植物地境条件,为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提供了新思路。
苏绘梦黄景春王玲宁立波王忠伟李华翔杜博涛朱晛亭
关键词:根系形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综述被引量:10
2016年
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低成本、治理过程的原位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主要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以及危害出发,对超积累植物研究现状,该项技术中超积累植物的修复机理,以及修复植物的产后处置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参33.
杜博涛李华翔苏绘梦王忠伟朱晛亭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超积累植物植物修复
植物地境调查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样坑开挖、根群调查、地境剖面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对植物地境调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根的分布统计分析可以比较精确且直观地找到各生活型植物的地境层片深度范围,地境剖面的调查与室内分析可以得出地境垂向不同层位理化特征;(2)将根群分布特征、地境结构特征与植物样方调查相结合可以阐明植物长势与地境的关系,并解释物种多样性和构建群落结构与地境的联系;(3)不同物种根群深度存在差异且层次规律凸显,根群层片与地境层片结构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杜博涛宁立波徐恒力李华翔苏绘梦
关键词:根群
岩质边坡生态袋覆绿技术适用条件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在边坡覆绿技术中,生态袋覆绿技术是目前国内应用较普遍的一种,多年来该技术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无论成败都少见理论总结与原因探究。文章以河南焦作北部矿山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方式,对该项技术中生态袋的力学参数、填充基质、边坡坡度以及植物选择这4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条件:边坡坡度≤63°的范围内,边坡治理效果较好;降雨入渗系数>0.36的生态袋较易满足施工需要;狗尾巴草(Setaria viridis(L.)Beauv.)、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 Alexeev)可作为该种技术在北方地区施工的备选物种。
李华翔宁立波杜博涛苏绘梦王忠伟朱晛亭
关键词:岩质边坡生态袋
裂隙岩体水汽场内温湿度分布及汽液转化规律研究——以河南省宜阳锦屏山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水汽场是描述裂隙岩体非饱水带内温度、水汽时空分布的空间总称。针对目前裂隙岩体水汽场内温湿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其汽、液转化规律等问题至今并未解决的现状,以宜阳锦屏山为研究对象,开展监测孔布设、长期数据监测等工作,并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实测温湿度数据为基础,对水汽场内温湿度分布及汽液转化规律进行研究。春夏季,裂隙岩体水汽场内的温湿度呈现由内而外逐渐增加的渐变规律,是裂隙岩体内水分、热量的主要补充时期,其内部凝结水分布范围较大,外边界约为20 cm;而秋冬季,裂隙岩体水汽场内的温湿度分布趋势与之相反,是裂隙岩体内水分、热量的主要耗散时期,其内部凝结水分布范围较小,外边界约50~200 cm。
李华翔宁立波黄景春王忠伟苏绘梦
关键词:裂隙岩体水汽场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