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西祥
作品数:
7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电气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合作作者
姜恩永
天津大学
沈保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胡凤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孙继荣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吴光恒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科技成果
2篇
专利
1篇
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电气工程
1篇
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2篇
制冷
2篇
制冷材料
2篇
溅射
2篇
合金
2篇
板架
2篇
磁性
2篇
磁制冷
1篇
等离子体
1篇
电池
1篇
对向靶溅射
1篇
液氮
1篇
致冷
1篇
制冷工质
1篇
室温
1篇
室温磁致冷
1篇
室温磁致冷材...
1篇
碳材料
1篇
偏析
1篇
燃料电池
1篇
连续介质
机构
4篇
天津大学
3篇
中国科学院
作者
7篇
张西祥
3篇
吴光恒
3篇
孙继荣
3篇
胡凤霞
3篇
姜恩永
3篇
沈保根
1篇
李斗星
1篇
王芳
1篇
陈远富
1篇
王忠杰
1篇
张宏伟
1篇
陈久岭
1篇
朴玲玉
1篇
刘裕光
1篇
成昭华
1篇
王芳卫
1篇
于荣海
1篇
王光军
1篇
李华
1篇
李永丹
传媒
1篇
材料研究学报
年份
1篇
2013
1篇
2012
1篇
2010
1篇
2007
1篇
1996
1篇
1992
1篇
1987
共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新型室温磁致冷材料的磁性和磁热效应
沈保根
胡凤霞
孙继荣
张西祥
成昭华
张宏伟
王芳
吴光恒
王芳卫
王光军
陈远富
磁制冷技术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巨大潜力,因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具有巨磁热效应的材料作为制冷工质是实现高效磁制冷的关键。课题组从1998年开始,在国家973、863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
关键词:
关键词:
磁致冷材料
磁性
磁热效应
NI-MN-GA合金
熔甩Cu—Co合金薄带的结构、磁性及巨磁阻
被引量:2
1996年
研究了熔甩法制备的COxCu1-x(0<X<0.20)颗粒合金的结构、磁性以及输运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动热分析(DCS)以及磁性测量,发现造成Co-Cu合金磁性及输运性质变化的Co相分离过程当0<x<0.15时,在450℃退火30min的CoCu合金中Co颗粒的直径为3.5~45nm,并呈现最大的巨磁阻效应磁性随析出Co颗粒的浓度及尺寸的变化与双通道模型的预示一致,粒子界面引起的自旋相关散射起主导作用高Co浓度下的GMR降低是由于磁性颗粒间出现磁耦合相反,过小的颗粒又具有超顺磁性,使自族相关散射势与自旋非相关散射势的比值减小。
张西祥
于荣海
白海力
姜恩永
关键词:
颗粒尺寸
巨磁阻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
沈保根
胡凤霞
孙继荣
张西祥
吴光恒
该项目属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普通气体制冷相比,以磁热效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磁制冷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优点。利用磁热效应材料作为磁制冷工质,实现室温磁制冷是国际上长期追求的目标。磁制冷技术应用的关键是获得大...
关键词:
关键词:
磁制冷工质
制冷材料
温度可控型双对靶新型薄膜溅射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溅射技术领域。在长方体形真空溅射室内装两对相同尺寸的靶材,两对靶间加一隔离膜,其效能优于两台单对靶溅射仪。在施加在靶上的电磁场作用下,对靶各自形成高密度等离子体区。双重转动基板架既能使成膜均匀性好,又能实现...
姜恩永
刘裕光
孙长庆
张西祥
程启
王忠杰
文献传递
多用对向靶溅射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溅射技术领域。其具有两对对向靶,磁场和靶面垂直,并且同电场一起,起到约束等离子体的作用,液氮盒可有效地控制溅射时基板的温度,可连续旋转基板架和带状基板用基板架可保证溅射出的薄膜均匀性更好,故此设备能够实现高...
姜恩永
刘玉光
李华
张西祥
吕旗
任敬
文献传递
新型LaFeSi基等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磁热机理研究
沈保根
胡凤霞
孙继荣
张西祥
吴光恒
高效磁致冷材料的探索及磁热效应的研究涉及一系列重要的材料科学问题,是国家能源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普通气体制冷相比,以磁热效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磁制冷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优点。利用磁热效应材料作为磁制冷工质,...
关键词:
关键词:
磁制冷材料
甲烷裂解制高纯氢及纳米碳材料
李永丹
陈久岭
张西祥
朴玲玉
李斗星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进入21世纪,在能源领域人类社会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在20年内基本完成新能源体系架构的技术基础准备,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取代日益枯竭的化石燃料,避免能源危机。其二是提高能效、减少化石燃料用量,降...
关键词:
关键词:
高纯氢
纳米碳材料
燃料电池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