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玉清

作品数:59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介入
  • 16篇栓塞
  • 15篇肝癌
  • 13篇介入治疗
  • 10篇栓塞治疗
  • 9篇动脉
  • 9篇血管
  • 8篇肿瘤
  • 6篇疗效
  • 6篇化疗
  • 6篇肝肿瘤
  • 5篇动脉栓塞
  • 5篇造影
  • 5篇缺血
  • 5篇下肢
  • 5篇下肢缺血
  • 4篇动脉化疗
  • 4篇血管造影
  • 4篇放射学
  • 3篇胰腺

机构

  • 4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5篇杜玉清
  • 30篇周为中
  • 26篇董礼阳
  • 19篇胡文豪
  • 11篇黄士勇
  • 8篇余昶
  • 6篇李海燕
  • 5篇董丽卿
  • 5篇孔祥泉
  • 4篇郑传胜
  • 4篇梁惠民
  • 4篇杨运俊
  • 3篇刘永娥
  • 3篇张巍
  • 3篇孙学栋
  • 3篇王彬
  • 3篇章云军
  • 3篇冯敢生
  • 2篇邱大胜
  • 2篇李玉萍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浙江医学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第四届全国肿...
  • 2篇2006年华...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尿路梗阻肾功能衰竭31例疗效观察
2008年
急性尿路梗阻为临床常见病,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肾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采用改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对急性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明显,现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杜玉清刘永娥董礼阳周为中胡文豪余昶
关键词: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肾动脉栓塞治疗终末期肾病伴顽固性高血压或大量蛋白尿被引量:4
2007年
我们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治疗3例慢性肾衰伴顽固性高血压或大量蛋白尿患者,报告如下。
杜玉清周为中胡文豪董礼阳董丽卿黄士勇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终末期肾病肾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肾衰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肢体动脉缺血时的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方法 建立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 ,将取于自体的骨髓干细胞 (BMSC)制成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肌肉内共 7点 ,每点间隔 0 .2cm ,4周后行动脉造影 ,并取肌肉标本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动脉造影显示治疗组缺血肢体侧枝动脉明显增多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每高倍镜视野达到 5个 ,与缺血组 (2个 /高倍镜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金毕赵玉国程丽杜玉清田元
关键词:下肢缺血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动脉造影肢体动脉毛细血管密度BMSC
累及椎管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CT及MR表现被引量:9
2004年
杜玉清孔祥泉刘永娥
关键词: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CTMR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药物在终止前置胎盘中期妊娠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8例前置胎盘中期妊娠需引产者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给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或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结果3例患者有产前大出血,但均无产后异常出血,平均产程为8.3h,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后大出血疗效确切。
包香香钱旭芳黄引平杜玉清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妊娠中期胎盘引产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为临床探索一种更简便安全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途径。方法 建立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 ,将取于自体的骨髓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 ,4周后行动脉造影并取标本 ,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动脉造影显示大鼠缺血肢体侧支动脉明显增多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
赵玉国金毕李毅清杜玉清田元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下肢缺血
320排容积CT一站式扫描对肝癌患者TACE预后评估指导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320排容积CT一站式扫描对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预后评定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血清甲胎球蛋白(AFP)、超声、CT或穿刺病理学确诊的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行CT平扫及320排CT一站式扫描,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诊断的准确性,一周内行TACE,术后复查CT,疗效不满意者,继续作TACE、射频消融(RFA)治疗,随访2年,统计TACE、RFA次数及远期生存率,总结320排容积CT对肝癌TACE预后评估的指导价值。结果 TACE前:患者肝癌组织HAP、HAPI高于非癌组织,PVP低于非癌组织(P<0.05);TACE后:患者HAP、PVP上升,HAPI下降,与非癌组织对比,HAP、HAPI上升,PVP下降(P<0.05);A组对4级、≥5级肝动脉血管显示率均低于B组与DSA,B组对≥5级肝动脉显示率低于DSA(P<0.05);A组DLP、ED均低于B组(P<0.05);A组再次TACE、RFA治疗次数均低于B组,生存率高于B组(P<0.05)。结论肝癌TACE手术前后采用320排容积CT扫描,可分析患者灌注参数变化,动态评估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减少重复治疗次数。
黄海栋杜玉清徐仕康王彬蔡孙美
关键词:肝癌TACE预后
急性胰腺炎血管造影改变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血管造影特点及其与病情严重性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P病人的血管造影资料, 评价血管造影改变与MOSS评分(Multiple Organ...
杜玉清余昶周为中董礼阳胡文豪林洁
文献传递
骨原发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三例被引量:16
2003年
杜玉清孔祥泉李强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病理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47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对 14例累及 2 9个骨骼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 ,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并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骨梗死病变急性期X线、CT扫描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 ,MRT1WI呈等至高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示梗死灶内出血肿胀 ,周围见规则低信号环 ,与正常骨髓间有线状T1低信号、T2 高信号 ,示反应性新骨形成和周围充血水肿 ;亚急性期X线、CT扫描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 ,伴有斑点状硬化 ,MR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 ,周围见低信号带 ,与正常骨髓间有线状T1低信号、T2 高信号 ,示脂肪坏死、反应性新骨形成、纤维化和充血水肿 ;慢性期X线、CT扫描呈不规则状、蜿蜒状硬化斑块 ,MRT1WI和T2 WI均呈低信号 ,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或骨化。结论 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 ,在急性和亚急性期 ,MRI优于平片和CT ,在慢性期 ,平片。
杜玉清孔样泉刘玉卿
关键词:骨梗死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急性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