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帆

作品数:32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理
  • 12篇肿瘤
  • 8篇腺癌
  • 7篇胰腺
  • 6篇临床病理
  • 5篇直肠
  • 5篇上皮
  • 5篇前列腺
  • 5篇前列腺癌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4篇胰腺炎
  • 4篇腺炎
  • 4篇结直肠
  • 4篇坏死
  • 4篇肠肿瘤
  • 4篇出血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肉瘤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首钢...
  • 7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32篇王云帆
  • 10篇缪琦
  • 9篇王淑芳
  • 8篇龚苗子
  • 5篇张晋夏
  • 5篇王跃
  • 3篇饶晓松
  • 3篇费胜民
  • 3篇赵晓丽
  • 3篇于明川
  • 3篇陈瑞芬
  • 2篇谢璐
  • 2篇荣万水
  • 2篇李海燕
  • 2篇张滨
  • 2篇薛卫成
  • 2篇杨帆
  • 2篇彭彭
  • 1篇刘国贞
  • 1篇刘红刚

传媒

  • 10篇诊断病理学杂...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被引量:5
2004年
王云帆陈瑞芬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肾脏损害肾衰竭
肾盂伴脊索样特征的尿路上皮癌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男性,78岁。因发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入院。泌尿系统增强CT示:左侧肾盂内可见软组织团块影,形态欠规则,大小30 mm×50 mm,增强扫描逐渐轻度强化,肾盏扩张积水,考虑肾盂癌。遂行腹腔镜下左肾、输尿管完整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
龚苗子王淑芳王云帆
关键词:肾盂肿瘤尿路上皮癌病例报道
膀胱透明细胞癌与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膀胱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CCA)与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例膀胱CCA及5例NA,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膀胱CCA以乳头状结构多见,伴管囊状或管状结构,且乳头分支多而复杂,肿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呈透明状或嗜酸性,核形状不规则,呈多形性,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Ki-67增殖指数约40%,部分p53阳性。NA多数病灶体积较小,局限于黏膜;以中肾样小管或管囊状结构更多见,乳头状结构多数只出现在黏膜表面,乳头分支少,衬覆单层细胞,胞质较少,嗜酸性胞质更常见,透明细胞少,细胞核温和,核分裂罕见,无核仁或仅偶见小核仁。Ki-67增殖指数<5%,p53阴性。结论膀胱CCA和NA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等方面有很多交叉和重叠,组织病理学特点是鉴别膀胱CCA和NA的最可靠标准,是否伴有更复杂的组织结构包括实性结构、明显的核异型及较活跃的核分裂、伴有坏死或肌层浸润是两者鉴别的重要依据,当两者鉴别困难时,免疫组化标记Ki-67增殖指数及p53可作为辅助参考。
王云帆王跃缪琦张雨龚苗子
关键词:膀胱肿瘤透明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对直肠系膜的再认识被引量:3
2022年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影像及腹腔镜外科器械设备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直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认识逐步加深,术前分期更加准确,TME手术平面更加精准,明显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改善了远期生存。同时,自主神经系统得到比较完好的保留,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排尿和性功能,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正确认识直肠系膜及盆腔的解剖结构,是成功施行TME手术治疗的前提。因此,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对直肠系膜的基本概念及解剖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影像、外科及病理多学科角度,对临床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王娟高庆坤高庆坤张卫光王云帆
关键词:直肠系膜全直肠系膜切除磁共振成像病理
穿刺活检前列腺癌72例病理形态学观察及Gleason分级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系统的Gleason分级。方法收集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前列腺癌72例,复习HE组织切片,并依据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学协会(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结果 72例前列腺癌中53例的主要及次要成分为3级结构(73.6%),59例主要及次要成分为4级结构(81.9%),12例主要及次要成分为5级结构(16.7%)。结论本组前列腺癌Gleason 4级结构与3级结构常常混合存在,而且4级结构相比3级结构更为常见。修订后的Gleason分级系统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规范分级,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准确反映肿瘤的预后差异。
王云帆缪琦王淑芳饶晓松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病理诊断GLEASON分级
尿脱落细胞学73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尿脱落细胞学与膀胱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尿脱落细胞病理诊断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2010年11月~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病理科先后接受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活检病例735例,尿脱落细胞行巴氏染色,活检标本行HE染色。将所有病例按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三组:阴性组(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和非典型细胞)、可疑组(发现非典型细胞)和阳性组(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并与对应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用ROC曲线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尿脱落细胞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组间关系以及与患者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735例中,男性551例,女性184例,年龄28~91岁,中位年龄69岁。细胞学阳性组187例,其中184例恶性,3例为假阳性;可疑组186例,其中67例恶性,119例为良性反应性改变;阴性组362例,其中90例恶性。细胞学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00(0.767~0.834),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细胞学诊断阴性、可疑、阳性组级别的增加,癌的比率增加,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83,P〈0.001);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细胞学诊断分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癌的发生率有影响,每增加1岁,组织学确诊癌的风险提高1.04(1.03~1.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结论 随着分组级别的增加,尿脱落细胞诊断阳性率增加;同时,患者年龄与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掌握详细的临床资料能提高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赵晓丽王云帆岳常丽刘红刚金玉兰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癌细胞学巴氏染色
前列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
2019年
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容易发生淋巴结或骨转移,但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少见,特别是以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或漏诊,确诊靠病理诊断。本文报道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Ca,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例1,72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20余天就诊。
王云帆缪琦
关键词:前列腺癌颈部临床病理
外阴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女性,28岁。1个月前出现左侧外阴部红肿、疼痛,无明显发热,当地医院考虑外阴部血肿、感染,多次清创引流治疗,但未见明显好转,病变范围逐渐增大并加重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25 kg。妇科查体:左侧外阴部可见一暗红色隆起型肿物,大小8 cm×6 cm×3 cm,既往手术创面未完全缝合,填以纱布,组织糟烂、水肿,伤口下段缝合处局部坏死(图1)。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CA125 101.7U/ml(参考值0-33 U/ml).
龚苗子王淑芳王云帆
关键词:外阴上皮样血管肉瘤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相关肾损伤的机制探讨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时肾脏在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AHNP所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动态分析内皮素(ET)在肾脏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及与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探讨其在AHNP相...
王云帆
关键词:肾脏微循环内皮素
文献传递
普通型骨肉瘤肺转移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观察诊断被引量:1
2021年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儿童及老年人发病率高,呈双峰分布,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主要为干骺端生长板附近的四肢长骨中。肺部是骨肉瘤患者易发生转移的主要器官,并且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患者可因肺转移而出现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憋,以及胸腔积液的产生。
崔朝丽王云帆
关键词:骨肉瘤胸腔积液细胞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