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亚民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间质瘤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瘤
  • 2篇肠癌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血管生成素2
  • 1篇血循
  • 1篇血循环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钟晓刚
  • 7篇殷舞
  • 7篇韩亚民
  • 5篇王晓通
  • 4篇黄顺荣
  • 3篇李雷
  • 3篇麦威
  • 2篇韦斌
  • 1篇牙韩清
  • 1篇蓝梅
  • 1篇朱州
  • 1篇董小锋
  • 1篇邓丽彩
  • 1篇凌冰
  • 1篇蓝春勇
  • 1篇徐胜
  • 1篇陆合明
  • 1篇刘斐
  • 1篇郭文文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基因表达PCR芯片从组织和外周血筛选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敏感性标志物的研究
钟晓刚黄顺荣陆合明殷舞麦威李雷王晓通刘斐朱州韦斌徐胜牙韩清邓丽彩韩亚民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项目为卫生厅重点课题项目,项目合同编号:重2012101。技术原理与性能:该项目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技术方法和原理涉及:放疗技术、外科TME手术、RT-PCR、免疫组化、病理分析方法以及基因表达谱P...
关键词:
关键词:直肠癌基因表达肿瘤标记物
外周造血干细胞转化为肝样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体外转化为肝样干细胞的诱导条件。方法选取自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符合入选标准患者,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化疗药物动员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磁珠法筛选出CD34+的单个核细胞。将CD34+的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4)组、FGF4+HGF组、HGF+FGF4+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组。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15 d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Oct4、ALB、AFP、c-Kit、CK19及CD34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HGF+FGF4+MCSF组:见大量类圆形细胞,贴壁生长,核仁明显,核质比例大,部分细胞串珠样生长; FGF4+HGF组:见少量类圆形细胞,余细胞形变明显;对照组、HGF组、FGF4组:仅个别细胞呈类圆形,大部分死亡。HGF+FGF4+MCSF组:Oct4、c-Kit、CK19、CD34阳性表达,AFP弱阳性,ALB阴性; FGF4+HGF组:细胞AFP、ALB阳性表达,CK19、CD34弱阳性表达,Oct4、c-Kit阴性;对照组、HGF组、FGF4组:检测指标均无表达。结论经HGF、FGF4及MCSF联合诱导后的外周血CD34+单个核细胞更易转化为肝样干细胞。
韩亚民殷舞莫明峥李雷蓝梅钟晓刚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诱导分化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103例可行根治性远端胃癌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组织病理、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感染,在进行胃癌根治手术(毕Ⅱ式)术后继续监测Hp感染状态,同时胃镜观察吻合口、残余胃组织,诊断是否存在吻合口炎、吻合口糜烂、吻合口溃疡、慢性胃炎及糜烂、胃黏膜肠化等病理改变,随访患者消化道症状。对术后4周仍存在Hp感染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临床观察,实验组30例给予根除Hp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年,术后每6个月随访胃镜、CT,记录消化道症状和胃镜结果,检查肿瘤是否复发转移。结果该组胃癌患者术前Hp感染率为73.8%(76/103),术后4周残胃Hp感染率58.3%(60/103),术后6个月Hp持续感染率为41.7%(43/103),术后6个月内残胃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为11.7%(12/103),吻合口炎发生率为80.0%(82/103)。其中,实验组(抗Hp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残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残胃癌复发率、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术后Hp持续阳性患者残胃癌发生率与Hp阴性患者相比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残胃Hp感染率下降,对于术后残胃Hp感染持续阳性者,抗Hp治疗可改善其症状,是否降低残胃复发率及残胃癌发生率,仍需扩大病例进行观察总结。
钟晓刚王晓通殷舞韩亚民麦威黄顺荣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
VETC(+)肝癌内皮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超声造影表现的关系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VETC(vessels that encapsulated tumor clusters)的形成机制,明确VETC(+)肝癌内皮细胞中蛋白表达的特点及其与超声造影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超声肿瘤直径在2~5 cm之间的肝癌石蜡标本64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判断肝癌组织中VETC(+)的形成,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2)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以150 ng/ml重组人Ang-2(rhAng-2)处理HUVECs细胞不同时间,体外观察Ang-2对内皮细胞vimentin蛋白表达的调控。分析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比较VETC(+)和VETC(-)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特点。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64例肝癌标本中,VETC(+)27例(42.18%),典型表现为球状血管内皮细胞包绕的肿瘤细胞团;Ang-2在VETC(+)肝癌的癌细胞、癌组织内皮细胞中高表达;vimentin在VETC(+)肝癌的癌组织内皮细胞中高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50 ng/ml rhAng-2蛋白处理12、36 h的HUVECs细胞中,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8±0.102、0.918±0.092,显著高于处理6 h的HUVECs细胞(0.322 ±0.061,均P〈0.01)。超声造影显示,与VETC(-)肝癌的大片状、弥漫性充盈比较,VETC(+)肝癌在动脉充盈期多表现为裂隙状、条索状的向心性充盈。VETC(+)肝癌和VETC(-)肝癌单位直径(cm)所需充盈时间分别为(3.95±0.22)s和(2.28±0.27)s,VETC(+)肝癌的单位直径充盈时间长于VETC(-)肝癌(P〈0.01)。结论Ang-2和vimentin的高表达与肝癌的VETC形成有关,是VETC(+)肝癌的潜在治疗靶点。超声造影中裂隙状、条索状充盈的动脉相提示肿瘤为VETC(+)肝癌。
蓝春勇凌冰郭文文殷舞钟晓刚韩亚民董小锋
关键词:超声造影血管生成素2波形蛋白
115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DOG-1及CD34蛋白的表达、基因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结果 115例GIST患者中,病理类型以梭型细胞为主型95例(82.6%),上皮细胞为主型17例(14.8%),混合细胞型3例(2.6%)。CD117、DOG-1、CD3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92.2%、84.2%。CD117、DOG-1、CD34蛋白在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危险度分级、核分裂数及是否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例CD117阳性表达患者的DOG-1、CD3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12例CD117阴性患者(P<0.001)。109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1%、63.4%、48.6%,其中行根治切除患者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84.2%、7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是否转移、手术方式与患者生存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有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手术方式、转移情况,其中否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殷舞农涛黄顺荣麦威王晓通韩亚民钟晓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手术预后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围手术期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变化,分析CTCs及CTCs分型与手术方式、实体瘤大小、术后病理、复发转移及预后等有无相关性,初步探讨直肠癌...
韩亚民殷舞王晓通韦斌李雷钟晓刚
关键词:直肠癌围手术期循环肿瘤细胞术式选择
胃肠间质瘤中ETV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治疗的115例GIST患者。采用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基因测序获得病理确诊,分析GIST的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GIST病例中,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2.2%、89.6%、92.2%、84.2%,ETV1与CD117、DOG-1及CD34蛋白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相关性(P>0.05)。ETV1蛋白在CD117阴性GIST中有较高表达(83.3%),高于DOG-1和CD34蛋白,但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野生型GIST中ETV1蛋白表达率66.7%,高于DOG-1和CD34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在不同的核分裂及NIH危险度分级GIST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根治切除的GIST患者,不同的ETV1表达和NIH危险度分级,其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阳性表达的患者较阴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下降(14.1%vs 55.6%,P=0.008),且有更高的3年无病生存率(80%vs 56%,P=0.047)。随访时间5~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患者的3、5年生存率依次为76%、58%,根治切除患者3年生存率为84%,5年生存率为70%,3年无病生存率为77%。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手术方式、转移情况是影响Gl ST预后的因素,而是否发生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TV1蛋白在GIST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对于野生型GIST有补充诊断作用,且ETV1的表达可能作为GIST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预后评估指标。
殷舞农涛黄顺荣王晓通韩亚民钟晓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免疫表型预后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