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
- 作品数:46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网络时代的社会动员观念辨析
- 2015年
- 1社会动员是民力、民智、民心的聚合器社会动员是现代社会政治权力的主要功能与行为方式之一,是政府通过媒体宣传、社会组织和政策引导等,实现行为解释、理念论证。政府主导的社会动员是政治权力动员、整合与培育社会力量实现理念、政策的过程,是政治权力与公民个体、社会力量之间的双向运动,是现代政治的重要形式。改变传统政治单向的权力运动,以政治权力的强势作用导向、引领社会力量。
- 曹英
- 关键词:社会动员政治安全聚合器
- 《实践论》的写作、内容与时代价值
- 2020年
- 1937年7月,为实现党内思想统一、提高全党干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觉性,毛泽东写出重要的哲学著作《实践论》。这篇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失败的教训,批判导致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教条主义错误,具有极强的战斗性。《实践论》的主题非常鲜明,集中论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重点在"实践论""知行关系",核心在论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对于认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主导性作用。重温《实践论》,对新时代坚持实践标准、树立辩证思维、坚持知行合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曹英
-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
- 中共早期的中央领导人(连载5)
- 2008年
- 按照临时中央常委会的安排,1927年8月初,一批在武汉的中委、临委、共青团中委及湖北、湖南、上海等主要地方党委的负责人陆续来到汉口一栋英国人开设的怡和新房开会,中央秘书处负责人邓小平具体全面负责会议代表的接送与会场组织工作。
- 曹英
- 关键词:中央领导人中共地方党委常委会
- 中共一大的几件往事
- 2021年
- 中共一大的日程安排。1921年7月23日晚8时,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现为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中国方面是13人,分别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广东的陈公博。
- 曹英
- 关键词:中共一大陈潭秋上海法租界陈公博何叔衡王尽美
- 明末社会溃败与崇祯回天无力的历史悲情
- 2010年
- "社会溃败"的概念是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的,是对以往经济崩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与文化堕落综合性、整体性崩溃的一种概括。笔者认为,这一概念可以高度概括明政权灭亡前的政治生态与社会景象,由此对崇祯亡国作一分析。
- 曹英
- 关键词:社会动荡崇祯溃败明末经济崩溃
- 农村群体性事件中“草根精英”的生成、组织与动员机制被引量:8
- 2013年
- 农村"草根精英"是指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产生于农村地区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其基本特征是:与参与者和乡民一般处于平等关系,产生方式公开、直接,影响力多为"单一型",素质超越同侪。在农村群体性事件中,"草根精英"的主要功能有:招募、整合参与者,提炼、发布核心信息,筹集、管理资源,策划、决策事件进程。"草根精英"的生成机制体现在个体与环境结构,前者包括个性特征、道德勇气、资源优势三个方面;后者体现为上访制度、法律政策、现代化动力、权力失灵与腐败和暴力压制等体制性支持因素。"草根精英"的组织动员机制可分为情感动员的宣传鼓动机制、共同体建设的招募组织机制、事件爆发的决策指挥机制和事态平息的谈判善后机制。
- 曹英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 厉行清官政治、打造清官文化的吏治之道——康熙治世法则之二
- 2010年
- 专制社会的政治治理,固然需要国家暴力维持基本的秩序,但以暴政支撑政权始终是历史长河中的异数。暴力可以为政权迅速建立秩序、控制消灭冲突提供工具支持,但这种方式也是代价最大、最难以预料结果、最易遭到报复的方式,也是最危险、最落后的方式。暴力的过度与频繁使用,会导致君主暴戾个性的膨胀,在迅疾积累秩序资源、垄断利益的同时,扼杀体制创新与改良的空间和动力,使制度革新持久地处于停滞状态。
- 曹英
- 关键词:政治治理清官文化治世康熙吏治垄断利益
- 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被引量:4
- 2010年
-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关乎政治稳定的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能够公平、平和、快速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倍感头疼的一个难题。从法理上说,群体性事件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也是公民权利救济的一种手段,但是,
- 曹英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信息处理公民政治参与基层政府政治稳定权利救济
- 建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的统治合法性建设——康熙治世法则之三
- 2010年
- 康熙临国时仍是清政权入主中原的初期,虽有顺治的励精图治,但满汉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江南士人仍是普遍的不合作与抗拒态度,社会精英分子的政治态度相当消极。
- 曹英
- 关键词:意识形态康熙治世政治态度励精图治
- 中共早期的中央领导人(连载4)
- 2008年
- 1927年7月12日,汉口
关于何时撤免陈独秀职务,在党史界一直存在争议。据蔡和森回忆:“不知道是七月初几,老鲍提议独秀、平山去莫斯科与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秋白、和森赴海参崴办党校,新指定国焘、太雷、维汉、立三、恩来五人组织政治局兼常委。自此独秀即不视事。……鲍之提议改组五人政治局及独秀、平山赴莫斯科皆系敷衍国际的;又恐独秀、平山知道此情,故又提出秋白、和森赴海参崴陪衬。这种用心,至‘八七’会议时才有人说出。”
- 曹英
- 关键词:中央领导人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