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秀云
- 作品数:14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滨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术后第5天进行血栓弹力图凝血分析仪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为CR。患者按是否存在术后CR分为CR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史)及临床生化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P<0.05者行多因素分析确定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第5天CR 36例(CR发生率27.3%,CR组),氯吡格雷敏感96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女性构成比、血小板计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P均<0.05;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构成比及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相比,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为1.60,95%CI为1.05~3.20)、高糖化血红蛋白(OR为2.68,95%CI为1.10~5.46)、血小板计数增高(OR为2.13,95%CI为1.03~4.15)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CR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女性、高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增高是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CR的危险因素。
- 刘洪恩何锡宁陈建梅丁宝忠陈汝伟翟秀云周运波
-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氯吡格雷抵抗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探讨被引量:9
- 2017年
- 随着国内学者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水平提高和复位治疗效果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研究还是以探讨手法复位的疗效为主,对于耳石从耳石床分离及脱落的根本原因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BPPV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复习和归类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BPPV诊治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 翟秀云刘博张玉和徐岩张祎孙甜甜
- 关键词:眩晕耳石膜骨密度骨质疏松
- 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变化特点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糖尿病对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描记法,分析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的特点。根据病程分组,A组:糖尿病病程≤5年者;B组:糖尿病病程5~10年者;C组:糖尿病病程>10年者。3个组间进行前庭中枢和外周功能比较。结果 1前庭功能异常97例(80.8%),其中前庭外周功能异常64例(66.0%),前庭中枢功能异常16例(16.5%),外周合并前庭中枢功能异常17例(17.5%)。2不同病程组间比较:前庭中枢功能异常在不同病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研究提示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视跟踪、视动性眼动异常反应发生率同步增高。
- 刘雪冰刘博翟秀云张荔孙甜甜陈海英
- 关键词:糖尿病前庭功能试验视频眼震图
- 辛夷挥发油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豚鼠Th细胞影响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观察辛夷挥发油对变态反应性鼻炎小鼠的Th细胞免疫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清洁级红目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变态反应性鼻模型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及造模组采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滴鼻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干预组给与辛夷挥发油0.28mL/Kg干预,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外周血清Th1及Th2细胞表达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模型组外周血中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外周血中IL-4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P<0.05);造模组外周血Th1/Th2比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与造模组比较,干预组Th1/Th2比值升高(P<0.05)。结论:辛夷挥发油能够调节变态反应性鼻炎豚鼠的Th细胞免疫,影响炎性介质释放,对变态反应性鼻炎发挥治疗作用。
- 翟秀云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密度的临床研究
- 目的 通过超声骨密度仪检测BPPV患者骨密度,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密度的关系做相关性分析.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北京市仁和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符合人组条件的20~78岁BPPV患者88例为实...
- 翟秀云刘博张玉和徐岩郭丽梅张荔韩慧君
- 银杏叶提取物与前列地尔(凯时)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银杏叶提取物与前列地尔(凯时)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前列地尔(凯时)静点+腺苷钴安+泼尼松+敏使朗,乙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静点+腺苷钴安+泼尼松+敏使朗分别进行治疗。对两组中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低频听力损失程度等因素,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对比两组的可比性;并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86.05%,乙组总有效率95.34%,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低频型突发性聋疗效优于前列地尔(凯时)。
- 翟秀云张玉和崔楠孙甜甜彭广智
- 关键词:突发性聋听觉丧失
- Wnt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 2019年
- 目的研究wnt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共计12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其Wnt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使用Dkk-1拮抗剂给与患者疾病干预,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Dkk1含量水平为(9.5±0.85)ug/L,显著高于正常平均数值(3.7±0.98)u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结论wnt通路能够抑制神经系统的发育,并对各类神经系统疾病有促进作用。临床可以开发各类药物,抑制wnt通路的产生,改善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 李建华周学荣陈汝伟翟秀云冯涛徐玲吴淑华李建民
- 关键词:WNT通路神经系统
- 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接收的115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病患使用氨茶碱治疗,实验组患儿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和治疗期间内不良反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治疗效果较好,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呼吸暂停早产儿,使用枸缘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安全性强,有效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早产儿的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 张玉和翟秀云崔楠
- 关键词:早产儿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儿童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基因D环区序列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线粒体DNA基因D环(D-loop)区序列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ART的HIV感染儿童与21例正常对照儿童,提取两组儿童PBMC内DNA,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并测序。结果 ART组儿童PBMC内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数(6.29±2.25)bp高于对照组儿童(4.71±2.53)bp(P<0.05),ART组患儿PBMC线粒体DNA D-loop区共有50个位点出现碱基改变,其中有3个位点的变异频率在两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16362T→C、131T→C、489T→C。结论 ART可能导致儿童PBMC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变异增加。
- 张洪海翟秀云石英孙玉陈德喜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基因儿童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骨密度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超声骨密度结果,探讨BPPV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在北京市仁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BPPV患者88例,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且在1年内无眩晕主诉的健康志愿者76例。2组均进行专科检查、眼震视图检查、位置性试验、超声骨密度检查,根据性别、年龄、听力情况分组。结果:1实验组骨密度T值(-2.010±1.658)明显低于对照组(0.3605±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骨量减少35例(39.77%)、骨质疏松26例(29.55%)、骨密度下降61例(69.3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骨量减少13例(17.10%)、骨质疏松6例(7.89%)、骨密度下降19例(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依年龄分层分组,实验组所有年龄层患者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着年龄增长所呈现的骨密度下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性别分组中发现,实验组女性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0岁以后尤其明显。5实验组中骨密度正常的27例患者中听力正常19例(70.37%),听力下降8例(29.63%);61例骨密度下降者中听力正常48例(78.69%),听力下降13例(21.31%)。听力损失与骨密度下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骨密度高T值是BPPV的保护因素,OR=0.686(P<0.01,CI:1.32~5.85)。结论:BPPV患者骨密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骨密度下降发生率较高,同时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女性尤其明显。
- 翟秀云刘博张玉和张祎徐岩郭丽梅孙甜甜韩慧君王云锋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密度眩晕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