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洪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慢性
  • 5篇阻塞性
  • 5篇阻塞性肺疾病
  • 5篇慢性阻塞性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肺疾病
  • 4篇稳定期
  • 4篇疾病
  • 3篇肺癌
  • 2篇蛋白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支气管
  • 2篇生活质量
  • 2篇适配体
  • 2篇探针
  • 2篇提取DNA
  • 2篇体外膈肌
  • 2篇体外膈肌起搏
  • 2篇体外膈肌起搏...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交通医...
  • 3篇山东省立第三...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济南市妇幼保...

作者

  • 19篇曹洪丽
  • 4篇席家宁
  • 2篇王言森
  • 2篇张国胜
  • 1篇解现金
  • 1篇李丽萍
  • 1篇杜向阳
  • 1篇杨博
  • 1篇程丽娟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共同发病机制被引量:4
2022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COPD和肺癌的高共病率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其中吸烟、职业暴露和空气污染是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肺衰老、遗传易感性、表观遗传、端粒、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肺部微生态等是COPD和肺癌发生发展的共同通路。本文就COPD合并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共同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木亚莎尔·吐逊江王雨琳曹洪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
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多次PCI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8例多次PCI治疗的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焦虑状态。比较不同特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况,分析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多次PCI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多次PCI治疗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65.97±5.12)分,处于中度焦虑水平;不同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吸烟史、饮酒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置入支架个数、病变血管数目、年龄、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用药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医保类型、ADL评分、文化程度、饮酒史是急性心肌梗死多次PCI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多次PCI治疗患者处于中度焦虑状态,且其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医保类型、ADL评分、吸烟史、饮酒史。
薄其娜程丽娟曹洪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焦虑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肺结节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人群并发肺结节的危险因素及肺结节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劳模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格检查的人员1168例;依据是否发生肺结节分为肺结节组757例及无肺结节组411例,分别比较两组体检人员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肺结节家族史、肺结核病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胃肠道症状、胸痛胸闷、咳嗽咳痰、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及是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等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肺结节组体检人员的年龄、男性例数、肺结核病史例数及Hp阳性例数均高于无肺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检人员的BMI、吸烟指数情况、肺结节家族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合并胃肠道症状例数、胸闷胸痛例数、咳嗽咳痰例数、CEA、NSE、CY21-1、WBC、NEUT%及CRP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及Hp阳性是发生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男性、肺结核病史及Hp阳性为发生肺结节的高危因素,其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及Hp阳性为发生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体检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高龄体检人员及Hp阳性体检人员结节发生情况,以便于适时进行早期干预,降低癌变风险。
曹洪丽于盼盼刘自金于红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体检
肺癌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在肺癌分型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患者100例,包括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50例(SCLC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50例(NSCLC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SCLC组及NSCLC组患者均行2周期的化疗,治疗2周期后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前,SCLC组、NSCLC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CLC组高于NSCLC组(P<0.05)。治疗后,SCLC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NSCLC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CLC组、NSCLC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CLC组血清NT-pro BNP水平高于NSCLC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升高,SCLC患者的血清NT-pro BNP水平高于NSCLC患者。肺癌类型与血清NT-pro BNP水平有关。
曹洪丽
关键词:肺癌病理类型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究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期Ⅱ级(中度)COPD患者6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功能情况、肺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膈肌厚度、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出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比例(MVV)、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单腿站立测试(OLS)、起立—步行测试(TUG)、5次坐立试验(FTSST)、步速、跨步长、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双腿支撑时间及步态周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IP、膈肌移动度差值、FEV1%、OLS、ABC量表得分、步速、跨步长、左侧步长及右侧步长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UG、FTSST、双腿支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步态维持及平衡能力。
曹洪丽郑海彬刘自金段毅楠姜婷席家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膈肌起搏器肺功能步态
振动反应成像MEF、QLD值变化在妊娠期呼吸系统感染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对妊娠期呼吸系统感染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妊娠期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急性支气管-气管炎组和急性肺炎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振动反应成像、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振动反应成像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能量最大值较治疗前增加,曲线观察、动态图像观察、图像发生发展、双肺出现同步性、MEF和QLD值较治疗前降低,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气管炎患者的啰音较治疗前无差别,急性肺炎患者的啰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3组患者的IL-6、IL-8、hs-CRP和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妊娠期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振动反应成像的曲线观察、动态图像观察、图像发生发展、双肺出现同步性、MEF、QLD值与炎症因子正相关,而能量最大值与炎症因子水平负相关。结论振动反应成像MEF、QLD值等的变化对妊娠期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解现金杜向阳王言森曹洪丽
关键词:振动反应成像炎症因子MEF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其步骤包括:采用生物传感器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所述生物传感器包括环状哑铃探针和辅助探针,所述哑铃探针的两端环部通过中间的颈部连接在一起,颈部是由反向互补配对的碱基对组成的互...
曹洪丽刘自金张国胜王坤李媛马辉宫天宇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其步骤包括:采用生物传感器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所述生物传感器包括环状哑铃探针和辅助探针,所述哑铃探针的两端环部通过中间的颈部连接在一起,颈部是由反向互补配对的碱基对组成的互...
曹洪丽刘自金张国胜王坤李媛马辉宫天宇
吉非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NSCLC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吉非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加用吉非替尼。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癌症标志物变化,并对比2组生存期。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56%、84.44%,均高于对照组的22.22%、60.00%(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水平(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25(CA125)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期水平(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5.97±0.88)个月,3年生存率为42.22%,均高于对照组的(3.62±0.74)个月、24.44%(P<0.05)。结论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能够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曹洪丽于盼盼杨静席家宁
关键词:吉非替尼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与步态、平衡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后期还会出现失衡、步态异常,致使患者跌倒风险增加。这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下降有关,遂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强改善膈肌功能,辅助性地进行下肢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步态维持及平衡能力。
姜婷曹洪丽
关键词:步态膈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