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玲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寿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刺
  • 4篇卒中
  • 3篇卒中后
  • 3篇康复
  • 2篇血清
  • 2篇他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卒中
  • 2篇肌张力
  • 2篇肌张力增高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伐他汀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软胶囊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机构

  • 9篇寿光市人民医...
  • 3篇寿光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杨玲
  • 4篇徐金辉
  • 3篇李秋菊
  • 2篇徐月秀
  • 2篇萧峰
  • 1篇孙文宝
  • 1篇唐敏
  • 1篇王珊
  • 1篇程娟

传媒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早期针刺联合康复干预卒中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研究卒中后肩关节活动障碍联用早期针刺与康复干预的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1年11月本科接诊卒中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病患60例。对照组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康复干预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针刺治疗,随后对比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针对肩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治疗后(87.24±3.16)分,比对照组(80.53±4.72)分高,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的总体达到了96.67%,比对照组73.33%高,差异大。针对sf-36评分,研究组各指标评分结果更高,P<0.05。此外,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可见在对比上优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最后,在疗效满意度,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76.67%高,P<0.05。结论:于卒中后肩关节活动障碍中联用早期针刺和康复干预措施,效果好,且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疗效满意度的改善。
徐金辉杨玲萧峰徐月秀吴艳艳
关键词:早期针刺卒中康复干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特异性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特异性指标的影响,以丰富临床的理论依据。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平行对照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特异性指标(血清S100-β蛋白、CD40L)、脑循环血量参数(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外周阻力、血管特性阻抗)、神经营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的72.50%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蛋白、CD40L水平比本组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0.23±0.05)ng/ml、CD40L(9.69±1.34)μg/L比对照组的(0.41±0.12)ng/ml、(11.57±2.01)μg/L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本组治疗前更高,血管外周阻力、血管特性阻抗比本组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11.60±5.22)cm/s高于对照组的(8.89±4.73)cm/s,血管外周阻力(2367.31±129.16)BSA、血管特性阻抗(3017.83±136.95)dyn·s/cm^(5)低于对照组的(2861.42±137.20)BSA、(4089.35±160.74)dyn·s/cm^(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NGF水平比本组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血清BDNF(4.35±0.83)ng/ml、NGF(138.36±18.92)pg/ml比对照组的(3.17±0.72)ng/ml、(126.53±19.09)pg/ml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SS-QOL体能、活动能力、自理、社会角色、上肢功能、工作能力评分比本组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SS-QOL体能、活动能力、自理、社会角色、上肢功能、工作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作为脑梗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其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特异性指标的异常水平,提高神经营养水平,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
杨玲唐敏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丁苯酞软胶囊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脑血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大幅度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实验组评分减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的内皮素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大幅度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秋菊杨玲
关键词:依那普利脑血栓临床疗效
活血益气方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研究纳入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l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基础上服用活血益气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副反应。结论活血益气方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府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杨玲李秋菊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对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血管事件的获益及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对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血管事件的获益及风险.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管腔直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阻力指数(RI)等颈动脉硬化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发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管腔直径、SV、D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再发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杨玲李秋菊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应用价值
2021年
探讨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入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30例与参照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取穴加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拮抗肌加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参照组为72.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MA指数为(33.3±6.3),参照组为(26.4±6.8),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采取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增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徐金辉萧峰杨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ox-LDL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23年
探究将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具体疗效。方法 将本科收治脑梗死患者70例列入研究样本,以电脑随机抽取形式分成2组,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平均人数为35例,摘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其中对照组以口服瑞舒伐他汀片形式展开治疗,治疗组以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展开治疗。重点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研究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生成报表。结果:①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血清水平不如后者优(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颈动脉斑块不如后者小(P<0.05);③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如后者低(P<0.05); ④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后前者肌力不如后者强(P<0.05).结论:对存在脑梗死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的效果优良,能够减短患者的恢复周期,进一步调节患者血清水平恢复正常水平,促进预后。
赵小话孙文宝王珊程娟杨玲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脑梗死HS-CRPOX-LDL颈动脉斑块
头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
2021年
分析为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使用头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60例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收治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采用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有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增加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肌张力、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给予头针+普通针刺联合治疗,既能改善肌张力情况,又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后期生活质量。
徐金辉萧峰杨玲
关键词:普通针刺
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痛于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研究中风偏瘫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情况,并结合中医针刺疗法以及康复运动方案,进一步进行功能障碍的改善,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感。方法:2021年5月~2021年11月本科接诊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痛与功能障碍病患6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针刺和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Barthel指数等指标。结果:针对VAS评分,研究组治疗后(2.17±0.53)分,比对照组(3.98±0.72)分低,P<0.05。针对Barthel指数,研究组治疗后(87.53±3.63)分,比对照组(79.25±4.19)分高,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6.67%,比对照组70.0%高,P<0.05。结论:于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痛与功能障碍中联用针刺和康复运动疗法,利于疼痛感的减轻,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及疗效的提升。
徐金辉杨玲萧峰徐月秀吴艳艳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肩关节痛康复运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