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飞 作品数:5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评分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30例。通过磁共振影像评估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计算获得CSVD总负荷评分,收集脑出血患者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比较不同临床资料特征患者发病90 d mRS评分,并观察CSVD总负荷评分与脑出血患者发病90 d 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临床资料显示合并脑出血史、高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C-反应蛋白、高空腹血糖、高血肿体积、深部出血、合并脑室受累及蛛网膜下腔受累者发病90 d mRS评分更高(t/Z/H=-2.130、126.323、24.062、4.759、40.604、-3.377、-3.363、-3.26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SVD总负荷评分、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合并脑出血史、蛛网膜下腔受累与90 d mRS评分有相关性,且呈独立正相关(B=0.091、0.024、0.555、0.575、0.523,P<0.05)。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与脑出血预后独立相关,提示潜在的CSVD可能影响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 彭飞飞 彭飞飞关键词: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EPCs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4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细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外周血EPCs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4 d后,EPCs细胞逐渐减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7 d后,外周血EPCs细胞逐渐升高(P<0.05),到14 d后达到高峰(P<0.05),治疗7、14、28 d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EPCs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与治疗7 d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和28 d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9.1%,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1.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动员AIS患者外周血EPCs细胞,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彭飞飞 黄岩关键词: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内皮祖细胞 不同剂量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临床对比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间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联合20 mg/d利伐沙班治疗,小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联合10 mg/d利伐沙班,比较三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小剂量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7%、2.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29%、8.57%)与大剂量组(17.1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大剂量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INR值、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的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且作用迅速,治疗依从性高,较华法林使用更为方便,对患者预后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彭飞飞 陶晓晓 章熠 王俊关键词:利伐沙班 华法林 脑卒中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147例60~9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非瓣膜性房颤分为房颤组24例和非房颤组123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静脉溶栓时间、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溶栓前血压及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事件1例(6.5%),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19例(79.2%),非房颤组发生颅内出血事件2例(1.6%),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85例(69.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4.5h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章熠 朱碧宏 陶晓晓 胡美铃 彭飞飞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血清胆红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重程度及TOAST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4.5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及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8例。在基线时完善血化验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胆红素为变量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严重程度间的关系。通过TOAST分型分析胆红素水平与各亚型间的相关性。结果卒中严重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相关[OR(95%CI)=1.017(1.010~1.0490)、1.096(1.028~1.134),P<0.05]。根据TOAST分型显示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胆红素水平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血管闭塞型,存在统计学差异(F=22.659、34.871,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判定心源性栓塞亚型的生化标记物。 陶晓晓 徐程华 彭飞飞 黄阳萍 章熠 王俊 王新量 胡美铃 王志敏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胆红素 TOAST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