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莹

作品数:11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教学
  • 3篇医学机能学
  • 3篇生理学
  • 3篇实验教学
  • 3篇能学
  • 3篇课程
  • 3篇机能学
  • 3篇病理生理
  • 3篇病理生理学
  • 2篇休克
  • 2篇血管活性
  • 2篇血管活性药
  • 2篇血管活性药物
  • 2篇实验课
  • 2篇实验课程
  • 2篇微循环
  • 2篇活性药物
  • 2篇大鼠肠系膜
  • 1篇调光
  • 1篇毒素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11篇杨莹
  • 5篇周新文
  • 5篇余上斌
  • 4篇晏汉娇
  • 4篇冯秀玲
  • 3篇熊宗斌
  • 3篇吴雄文
  • 3篇柯丹
  • 3篇王群
  • 2篇张业平
  • 2篇王建枝
  • 2篇张家玉
  • 1篇晏汉姣
  • 1篇田青
  • 1篇刘柳
  • 1篇付政祺
  • 1篇叶红
  • 1篇姚兰
  • 1篇董俊莉
  • 1篇邓艳秋

传媒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防止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出现教学质量下滑,比较器官系统课程与学科课程体系教授病理生理学总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器官系统课程教学,课程内容整合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2011和2012级学生成绩与课程体系教学的学生无差别;相反,课程内容衔接存在不足的2013和2014级,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效果与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相比呈现降低趋势或明显降低;补充课程知识衔接不足后,器官系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好于学科课程体系。总结和反思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再次验证基础医学教学同样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即"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周新文曹福源王群杨莹晏汉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医学机能学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探索医学机能学的开放实验教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通过制定开放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空间,明确开放实验教学内涵,从而训练了本科生的医学实验基本技能、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余上斌冯秀玲熊宗斌晏汉娇吴雄文周新文杨莹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
蔗糖梯度离心技术方法在提取内质网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蔗糖梯度离心方法提取内质网,探讨在内质网提取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方法:本文利用蔗糖建立连续的密度梯度,通过超速离心提取HEK293/wt细胞中的内质网,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内质网特异性抗体Bip/GRP78对内质网所处位置进行检测,确定内质网所在层面,成功提取高浓度、高质量的内质网。结果:通过对HEK293/wt细胞的破膜方法和离心时间进行调整,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内质网位于蔗糖梯度的第10、11、12层。结论:选择合适的破膜方法和离心时间是成功提取高浓度、高质量内质网的关键。
付政祺杨莹田青
关键词:梯度离心
基于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观测恒温装置的研制与改进
2022年
肠系膜微循环动态观测是医学休克机能基础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诊断及医学疾病致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方法。但由于传统设备中温控系统精准度较差,无法严格控制暴露于体外的肠系膜微循环温度,因此不利于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指标的动态观测,并对实验数据准确性产生较大干扰。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服务于医学休克等机能基础实验需求,针对肠系膜微循环实验的相关实验技术与教学方法改进一直是机能学微循环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的重要课题。本实验改进项目综合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和设备使用的便利性,着重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动态观测分析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恒温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外置恒温泵保温功能及外置旁侧光源的成像照明功能进行重新的设计,科学合理地集成到新型的恒温装置水槽中,创新采用新型铝合金材质一体化成型工艺将微循环观测系统中的恒温系统整体小型化,集成化,使恒温装置发挥高效的升温、及稳定保温的性能,克服传统装置中的缺陷。同时,通过集成稳定可靠的无级调光光源及温度控制系统,达到温度的精确控制,良好光学成像的效果,提高原有装置保温和图形图像的成像性能,以及实验操作性能,实验效果良好,实验成功率得到了稳步提高。新型的恒温装置,整体设计简洁,加工光滑流畅,密封良好,操作安全方便,在实验教学和研究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熊宗斌余上斌杨莹刘恭平柯丹
关键词:肠系膜微循环无级调光
GSK-3在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骨架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作用(英文)被引量:5
2004年
神经原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 ,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失衡可导致骨架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 ,而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和神经丝 (neurofilament,NF)是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组成部分 .在众多激酶中 ,糖原合酶激酶 3(glycogensynthasekinase 3,GSK 3)可能是AD神经退行性变起重要作用 .为深入探讨GSK 3在AD样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 ,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 (wortmannin ,WT)处理野生型鼠成神经瘤细胞株 (wildtypemouseneuroblastomacelllines,N2awt) ,系统观察WT处理N2awt不同时间点 (1h、 3h、 6h)细胞代谢率、细胞形态、细胞骨架蛋白tau和NF的磷酸化状态改变以及细胞的命运 ,并分析了GSK 3活性与上述参数改变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 :1μmol/LWT处理细胞 1h ,GSK 3活性与未经WT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并伴有Ser9磷酸化的GSK 3水平的降低 ;NF磷酸化程度增强 ,tau在Ser198/Ser199/Ser2 0 2位点的磷酸化增强 .1μmol/LWT处理细胞 3h ,GSK 3活性与对照组和处理 1h组相比明显下降 ,NF磷酸化程度较 1h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 1μmol/LWT处理细胞 6h ,细胞形态、GSK 3活性、Ser9磷酸化形式的GSK
余靖邓艳秋杨莹张家玉张业平张少华王建枝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渥曼青霉素糖原合酶激酶-3神经细丝磷酸化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PBL和Sandwich教学法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PBL和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探讨对不同专业或学制学生采用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培养新型的医学专业人才的方法。
王群杨莹周新文叶红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PBL教学法
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和科研技能培养的探索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探讨在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方法 :将学生随机分为改革班和对照班 ,在改革班的理论课教学中结合科学研究的实例分析 ,讲述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实验课教学中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科学研究实验。在对照班按常规方法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结果 :在科研技能方面 ,改革班学生普遍接受了科学研究全过程的培训 ;熟悉了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些关键性环节 ;已撰写论文 2 3篇 ,待发表 7篇 ,还有 15篇论文正在撰写中。在理论课考试中 ,改革班在科研能力分析测试题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 (n =10 10 ,P <0 0 1)。结论 :在医学本科生中加强创新意识和科研技能的培养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望成为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
王建枝刘声远张业平张家玉王小川周新文杨莹王群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教育技术
医学机能实验Ⅱ课程的深化改革与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医药学生培养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验教学项目内容与教学手段特征,对专业实验重新设计、精心策划,构建与理论课程相对独立的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专业知识,建立跨专业、多层次、综合性机能学实验教学课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推动机能学实验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提高。
余上斌杨莹柯丹冯秀玲晏汉娇吴雄文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医学机能学开放实验课程的探索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制定开放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空间,明确开放实验教学内涵,合理调动现有师资力量,拓展实验教学时间,补充课时内不足,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这些训练手段,有力提高了医学本科生实验基本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理念,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医学本科学生创新工程意识。为高校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出可行的实验教学认知。
余上斌晏汉娇周新文冯秀玲杨莹熊宗斌吴雄文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
几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处理组(C组),多巴胺处理组(D组),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组(E组),山莨菪碱处理组(F组)。实验采用动脉放血至动脉血压为60mmHg左右,同时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改变来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各组行相应药物处理后,分别测量动脉血压和检测肠系膜微循环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大鼠动脉血压、肠系膜微血管出/入口管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血液流态由线流改变为粒流。与B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D、E、F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脉血压均有显著升高作用,依次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山莨菪碱(P<0.05或P<0.01),多巴胺对微血管出/入口管径恢复明显(P<0.01),山莨菪碱和多巴胺对肠系膜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山莨菪碱还能使肠系膜血流流态恢复为线流。结论:实验性治疗失血性休克需适度补充血容量,同时选用山莨菪碱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有利于休克复苏。
余上斌杨莹柯丹冯秀玲晏汉姣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失血性休克微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