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艳平

作品数:22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皮肤
  • 5篇白癜风
  • 4篇单核
  • 4篇单核苷酸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寻常型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核苷
  • 4篇核苷酸
  • 3篇寻常型银屑病
  • 3篇细胞
  • 3篇蒙古族
  • 3篇基因
  • 3篇古族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蛋白
  • 2篇性病

机构

  • 22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22篇黄艳平
  • 19篇孙志强
  • 17篇韩建文
  • 15篇吕新翔
  • 6篇乌日娜
  • 6篇田华
  • 4篇李欣
  • 2篇于希军
  • 2篇李东霞
  • 2篇张晓云
  • 2篇李浩
  • 1篇萨仁高娃
  • 1篇贺伟
  • 1篇刘佳
  • 1篇杨俊君
  • 1篇刘玉
  • 1篇杨东生
  • 1篇张英霞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MIZ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蒙古蒙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ZMIZ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族寻常型银屑病(Ps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汉族PsV1030例,蒙古族PsV379例,正常对照汉族965例,蒙古族518例。选择位于基因区域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250559_C和rs1250546_T利用二代测序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HLA-C*06:02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s1250559_C、rs1250546_T在汉族PsV患者中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蒙古族PsV患者中的频率(分别为33.5%和48.5%)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7%和43.4%,P<0.05)。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2个SNP与汉族PsV仍无相关性(P>0.05)。而在隐性遗传模式下,rs1250559_CC在蒙古族PsV患者中的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2,OR=1.88);在显性遗传模式下,rs1250546_TT+TC在蒙古族PsV患者中的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24,OR=1.40)。在蒙古族HLA-C*06:02阳性样本中,rs1250559_C在PsV患者中的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OR=1.42)。而在HLA-C*06:02阴性样本中,2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50546_T在HLA-C*06:02阳性、阴性的样本中,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MIZ1基因SNP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PsV可能相关,与HLA-C*06:02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黄艳平吕新翔孙志强李欣丁文媛韩建文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皮肤镜在瑞尔黑变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瑞尔黑变病在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和皮肤镜下的主要敏感图像特征。方法招募7例经病理确诊为瑞尔黑变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RCM和皮肤镜成像,记录并分析图像特征。结果皮损处RCM主要敏感图像特征:真表皮交界处模糊不清,基底细胞环不完整。真表皮交界处、真皮乳头处数量不等的形状不规则的高折光细胞,散在中等折光类圆形细胞浸润。毛囊口扩张、其内见弱折光物质。皮损处皮肤镜主要敏感图像特征:假网状结构、灰色点状颗粒结构、毛囊周围白晕、毛囊角栓、毛细血管扩张是瑞尔黑变病最显著的特征。结论RCM和皮肤镜可作为瑞尔黑变病的无创诊断手段。
黄艳平孙志强李浩吕新翔韩建文
关键词:皮肤镜黑变病
桃红清血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表现为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的白色、乳白色斑片。尽管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述清楚。该病尽管对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但作为损容性皮肤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社会、精神、心理负担。现代医学在治疗白癜风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但各有利弊,尚不能达到满意疗效。中医对白癜风进行辨证论治,将白癜风分为肝肾阴虚型和气滞血瘀型两类。此外,研究发现对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及药物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而桃红清血丸就是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中药复方制剂。
张晓云李敏黄艳平于希军贺伟吕新翔孙志强
关键词:气滞血瘀型白癜风发病机制中医
内蒙古汉族寻常型银屑病GJB2基因rs72474224位点检测
2015年
目的:检测内蒙古汉族寻常型银屑病GJB2基因rs72474224位点的多态性。方法:提取29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87名正常对照外周血DNA,利用PCR和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GJB2基因rs72474224的多态性。结果:SNP rs72474224等位基因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0.03571和0.01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267)。结论:GJB2基因多态性rs72474224可能与内蒙古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
刘佳黄艳平丁文媛孙志强杨俊君韩建文吕新翔乌日娜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GJB2
点阵微针射频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点阵微针射频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30例面部老化患者进行单次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随访分析治疗后1、2、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皱纹、弹性、质地、松弛度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沉着斑、红斑/毛细血管扩张、角化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30例患者治疗后满意率均逐月上升。VAS评分平均2.4分。不良反应限于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红斑、轻度肿胀等。结论点阵微针射频用于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具有不良反应少,恢复期短,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刘佳黄艳平智艳平乌日娜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疗效评估
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及与HLA-C*06:02交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寻常型银屑病(PsV)的相关性及其与HLA-C*06:02的交互作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379例蒙古族PsV患者及518例蒙古族健康对照。选择16个既往报道的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包含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HLA-C*06:02,利用二代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受试者进行基因分型。计算蒙古族PsV组及对照组16个变异位点及HLA-C*06:02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χ2检验比较两组各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蒙古族PsV患者中16个代谢综合征易感SNP位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LA-C*06:02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9×10-35,OR=3.41)。HLA-C*06:02阳性受试者中,252例PsV患者的rs7593730_T和rs6931514_G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与191例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OR=0.64;P=0.041,OR=1.33);而在HLA-C*06:02阴性受试者中,两组间16个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7593730和rs6931514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相关,与HLA-C*06:02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黄艳平吕新翔孙志强李欣丁文媛韩建文
关键词:银屑病代谢疾病多态性单核苷酸蒙古族
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在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下的主要敏感图像特征。方法收集17例RCM下疑似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病例,取该处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结晶紫染色,记录并分析图像特征。结果皮损处RCM主要敏感图像特征: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个别真皮乳头内见中低折光团块样物质,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嗜黑素细胞及不等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RCM可作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无创诊断手段。
孙志强黄艳平田华李浩吕新翔韩建文
关键词: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锌-α2-糖蛋白在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损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皮损组织锌-α2-糖蛋白(zinc-α2-glycoprotein,ZAG)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白癜风患者26例(白癜风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ZAG水平;另外选取白癜风患者26例(皮损组),皮肤纤维瘤患者14例(纤维瘤组),分别取皮损组活检组织、纤维瘤组手术切除皮损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ZAG相对表达量。结果白癜风组血清ZAG水平[(18.90±17.17)μg/L]高于对照组[(10.65±1.54)μg/L](P<0.05);皮损组皮损组织ZAG相对表达量(0.30±0.06)低于纤维瘤组(0.79±0.07)(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ZAG水平升高,皮损组织ZAG含量降低,ZAG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
孙志强韩建文黄艳平丁文媛乌日娜
关键词:白癜风血清皮损组织
慢性砷中毒伴多发皮肤恶性肿瘤一例
2017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双手、双足角化10余年,背部斑块4年,左手掌肿物9个月,于2015年1月就诊于我科。患者双手掌、双手指指关节伸侧、双足跖点状角化10余年,渐加重。4年前,患者背部出现甲盖大红色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皮疹缓慢增大,无破溃、无渗出。9个月前,左手掌出现黄豆大红色肿物,反复破溃、渗出,局部有压痛。
黄艳平韩建文孙志强乌日娜
关键词:左手掌皮肤恶性肿瘤慢性砷中毒足跖炎细胞浸润饮水型
CCR6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白癜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CR6(human chemokine receptor 6)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白癜风的遗传关联性。方法收集散发型蒙古族白癜风患者425例,正常对照503例,选择位于CCR6基因区域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36313和rs6902119),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2236313的等位基因T在病例组的频率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频率(P=2.24×10^(-3),OR=1.33)。而rs6902119的等位基因C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频率(P=5.57×10^(-5),OR=1.47)。2个SNP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892,r^2=0.74)。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rs2236313在隐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rs6902119在显性遗传及隐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隐性遗传模式下,P值更为显著,OR值更大。结论 CCR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蒙古族人群白癜风有相关性。
乌日娜韩建文黄艳平布和其其格白云花格日乐
关键词:白癜风CCR6单核苷酸多态性蒙古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