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子平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种植体
  • 1篇蛋白
  • 1篇修饰
  • 1篇义齿
  • 1篇印模
  • 1篇印模技术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窦
  • 1篇上颌窦内提升
  • 1篇生物材料
  • 1篇适合性
  • 1篇种植义齿
  • 1篇纤维蛋白
  • 1篇纤维蛋白膜
  • 1篇口腔
  • 1篇口腔生物材料
  • 1篇骨整合
  • 1篇氟化物
  • 1篇白膜
  • 1篇表面处理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

作者

  • 3篇刘子平
  • 2篇李平
  • 2篇唐尤超
  • 2篇黄娜
  • 2篇王远勤
  • 1篇林炬
  • 1篇吕杰
  • 1篇吴锋

传媒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氟化物修饰种植体即刻负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传统的种植修复治疗方案因治疗周期较长且需多次手术而越来越难以获得患者的满意,如何缩短治疗周期并简化手术方案成为学者研究的方向;氟化物修饰种植体表面因其促进种植体早期骨愈合的特性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氟化物修饰种植体即刻负重的研究作一综述。
刘子平黄娜王远勤
关键词:种植义齿表面处理骨整合
两种印模方法在种植固定卵圆形桥体修复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两种印模方法在种植固定卵圆形桥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已植入2枚种植体拟修复3颗连续缺失牙的患者26例,形成骨结合后,在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中,应用种植体支持的暂时固定义齿进行牙龈塑形,使其满足卵圆形桥体窝的要求。塑形6个月待卵圆形桥体窝成形后,应用暂时固定义齿印模法(试验组)和传统种植体水平印模法(对照组)制取印模,制作最终修复体。分别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制作的修复体暂时固定于口内,检测修复体的回位率,评价2组修复体与软组织的适合性。结果 2组修复体回位率均达到100%。适合性评价试验组A级14例,B级1例;对照组A级5例,B级5例,C级1例,2组修复体与软组织的边缘适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3,P=0.022)。结论采用暂时固定义齿印模技术制作完成的修复体与软组织适合性好,该技术可以满足种植体卵圆形桥体修复的印模要求。
黄娜吕杰李平刘子平唐尤超王远勤
关键词:印模技术适合性
应用浓缩生长因子行上颌窦内提升后种植体周围骨变化被引量:24
2015年
背景: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不使用植骨材料而单纯采用患者静脉血、可吸收胶原海绵、富纤维蛋白凝块等均可促进新骨形成,那么只移植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窦内提升中是否也能有效地促进骨再生?目的:以浓缩生长因子作为移植材料行上颌窦内提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改变。方法:纳入26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5-73岁,均以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作为移植材料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Astra Tech种植体。按随访时间分为6-12个月组、13-18个月组与18个月以上组,按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分为≤5 mm组、5-7 mm组与≥7 mm组,按术后上颌窦提升高度分为≤2 mm组、2.0-3.0 mm组与≥3 mm组,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率与边缘骨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共植入种植体44枚,修复后随访6-18个月,43枚种植体修复成功,种植体存留率为98%。不同随访时间组间近、远中边缘骨水平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显示以浓缩生长因子作为移植材料行上颌窦内提升在随访6-18个月内能形成良好骨结合。不同剩余牙槽骨高度组间的近、远中边缘骨水平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窦底提升高度组间的近、远中边缘骨水平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剩余牙槽骨高度与上颌窦提升高度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无明显影响。表明在上颌窦内提升时使用浓缩生长因子移植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存留率高,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稳定,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黄娜吴锋李平刘子平林炬唐尤超王远勤
关键词: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上颌窦内提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