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与大五人格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探讨其与人格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22年1-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27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人口资料,采用大五人格量表(IPIP-NEO-120)评估患者的人格特质,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神经质维度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质维度分值与功能症状分值正相关(r=0.36,P<0.01),与总体健康状况自我感觉分值负相关(r=-0.19,P<0.05);外倾性维度分值、开放性维度分值分别与功能症状分值负相关(r=-0.28,P<0.01;r=-0.1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外倾性和淋巴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中功能症状分值的主要因素(P<0.05),外倾性和开放性是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健康状况自我感觉分值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人格因素与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存在相关性,早期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林琳瑛何丽娟林招娣鲍利群季秋萍傅建琴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大五人格人格特质
- 乳腺癌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后引流的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4例接受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者(> 7天)的一般资料差异情况,将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DIEP乳房重建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所选取调查对象中,共有12例患者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7天,占27.27%。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重建时机、功能锻炼、接受的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延长与未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延长对象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述因素均与引流管留置时间相关。结论乳腺癌DIEP乳房重建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BMI、重建时机、功能锻炼、所接受的疾病知识宣教和饮食指导等;因此,应在术前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及时干预,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何丽娟傅建琴
-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重建术
- 叙事医学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 2024年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为构建全面思政教育体系的关键步骤,也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叙事医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索新的教育路径。通过分析叙事医学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特点与价值,阐述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教学评估等环节中,实现叙事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具备崇高医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医学专业人才。
- 傅建琴何丽娟
-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思政教育
- 44例游离腹壁皮瓣乳房重建病人的护理
- 2017年
-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的护理。[方法]收集44例接受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的病人资料,回顾性分析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病人围术期的护理。[结果]经过规范的护理,42例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其中1例于术后第1天出现重建皮瓣血肿压迫,行皮瓣探查清除血肿后恢复良好,1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重建乳房皮下瘀血,行皮瓣探查+吻合静脉卡压松解+腹壁深静脉再吻合术后恢复良好);其余2例出现了皮瓣坏死(1例于术后第6天出现皮瓣缺血坏死,行手术清创+背阔肌皮瓣转移术;1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随访2个月后行皮瓣坏死清创术)。[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针对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术后护理建立规范标准,以优化皮瓣转归,促进病人康复。
- 何丽娟
- 关键词:乳房重建静脉血栓栓塞症血管危象护理
- 乳腺癌患者期望参与医疗决策需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不同特征的乳腺癌患者期望参与医疗决策的需求。方法2014年9-12月采用患者对医疗决策参与期望量表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4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参与治疗的决策期望情况等。结果年龄越小、收入越高的乳腺癌患者期望参与交流需求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9.151;P <0.05),文化程度越高的乳腺癌患者期望参与决策的期望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P <0.05)。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乳腺患者期望参与决策中的交流需求存在差异性,文化程度不同的乳腺癌患者期望参与决策的需求也不同。建议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满足患者对治疗信息、交流、决策的需求,促进医患对医疗的共同决策。
- 傅建琴何丽娟
- 关键词:乳腺癌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改善方案,制定护理标准。结果:活动前773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32例,发生率为4.13‰,其中导管穿刺处局部感染25例(3.23‰)、导管隧道感染2例(0.2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5例(0.64‰);活动后761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穿刺处局部感染13例(1.70‰)、导管隧道感染1例(0.1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0.13‰);品管圈活动的干预显著降低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品管圈活动对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干预效果与职业因素及居住地相关,其中品管圈活动对家庭主妇患者、长期居住于乡镇患者的干预效果相较于非家庭主妇患者、长期居住于城镇患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及患者对PICC导管的维护意识,从而提高安全给药的指数及患者的生存质量。PICC导管的护理质量亦是衡量专科护理水平的重要指针,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从而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 何丽娟傅建琴鲍利群林晶杨熙圆陈丽嫒
- 关键词:乳腺癌导管相关感染品管圈护理